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3节 (第2/4页)
也有了变化,一个是脾气暴躁了,另一个是皇帝自我感觉身体比以前好了,甚至有时还有精力召幸嫔妃,只是皇帝不知道的是,丹药里面掺杂了虎狼之药,其实是在透支他的生命力。 皇帝驾崩那夜,他如往常一样服用了丹药,然后便感觉浑身精力充沛没法发泄啊,好想宠幸妃嫔啊,然后便去找了萧贵妃。只是皇帝现在失势,萧贵妃不大耐烦伺候他,便给皇帝安排了一个年轻水嫩的宫女,还将自己的寝殿都让出来了。正好皇帝也有些嫌萧贵妃现在老了,年轻水嫩的宫女更合自己的胃口。 那个宫女也有些手段,将皇帝伺候得好好的。只是等要真枪实战的时候,皇帝突然软了。这太煞风景了,太煞威风了,太打击皇帝身为男人的尊严了。于是皇帝马上想到了可以让自己一振雄风的丹药。 吃一颗没用,吃两颗没用,于是皇帝将整瓶都吃下去了。结果坏了,口吐白沫的躺床上了。宫女吓得跳起来,害怕之下直喊“救命”。 而那时候太子也在徐莺屋里行着事呢,徐莺和太子妃怀孕的时候,太子并没有去其他的嫔妾那里,后面徐莺生产又是做月子,旷了一年好不容易终于可以开荤了,与徐莺做起这些事来便有些食髓知味。 结果做到半中间,正准备要入巷呢,宫中突然急匆匆的来人了,说皇帝驾崩了,惊得小太子顿时软了。 太子匆匆换了衣服进宫,在萧贵妃的宫里便看到了光着身子躺在床上,眼睛翻白,脸色乌青的皇帝。 皇帝出事后,那小宫女自然先被关起来了,太子没在萧贵妃也不敢移动皇帝,也不知道是不是慌过头了,竟然也没有请太医。直到太子来了之后才去吩咐请了太子,但结果也在太子的意料之中,皇帝是真的死了。 天将大亮时,灵觉寺的十二座鼓楼钟声齐鸣,向整个京城宣示着,皇帝驾崩。 太子,即嗣皇帝,命礼部会同内阁及翰林院官集议,制定“大行皇帝丧礼仪注”,嗣皇帝审定后依礼施行。 大行皇帝的丧礼主要分为闻丧、小敛、大殓、上尊谥、梓宫发引五个步骤。 闻丧,在京寺观各要击钟三万杵,代死的帝后“造福冥中”。地方文武官于本地面向宫阙哭临致丧。 小殓,即为大行皇帝沐浴容颜、括发、更换寿衣,并停灵于皇帝生前的寝殿含章宫,意为“寿终正寝”。 大殓,即入棺。嗣皇帝及亲王、郡王、妃嫔亲王妃、郡王妃、公主、郡主等宗室要在这一日身着素服前往致奠,在京的文武员及文武三品以上命妇,连续七日早晚两次,身着丧衣由丽正门入宫到思善门外哭灵。 上尊谥,嗣皇帝为大行皇帝上尊谥。文武群臣集议后,嗣皇帝亲御宣治门审定后,定大行皇帝的庙号为孝宗。 梓宫发引:大行皇帝的灵柩于含章宫停灵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由钦天监择下吉日,送葬于天寿山皇帝的陵寝永陵,神主附享太庙。至此,大行皇帝的丧礼才告结束。 大行皇帝的丧礼结束后第五日,嗣皇帝在群臣的劝进之下择日登基了。新皇即位,颁布即位诏书,定年号熙徽,年后改元。并大赦天下,赏赐群臣。自此,大齐翻过一个篇章,开启新的纪元。 而这个时候,徐莺则是收拾了东西,带着三郡主、四皇孙和五皇孙,浩浩荡荡的跟在了太子妃的车马后面,进了那座巍峨的皇宫。 进宫之后,太子妃住的自然是关雎宫,而徐莺住的则是离含章宫最近的玉福宫——皇帝钦点给她的寝宫。 才刚满两岁的四皇孙还不明白他的父皇登基意味着什么,来到新的地方只觉得很高兴,带着雪球和小太监满地的撒欢。但过了年已经四岁的三郡主却是已经有些明白了,问徐莺道:“母妃,我们以后要住在这里吗?” 徐莺将他抱过来,点了点头,道:“对,我们以后住在这里。我们昕儿喜不喜欢这里?” 三郡主也说不上来喜不喜欢,从前皇宫是郭后当家,太子从来不愿意将三郡主等人带进宫来,所以三郡主对这个地方只觉得陌生。因为没有住过,所以也不知道喜不喜欢。 三郡主又问道:“那我们还回以前的家住吗?” 徐莺叹了一口气,孩子到底还是在东宫住习惯了,有些舍不得东宫。 徐莺抬起头来望着她道:“应该是不会回了。”说着又怕三郡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