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视境界线的彼岸_第167章 【漩涡下的深渊】一个梦旅者的自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7章 【漩涡下的深渊】一个梦旅者的自述 (第1/2页)

    本档案由极东研究结社[数据删除]上传至“书库”

    安全等级: s 

    模因屏障启动

    任何未经授权人员访问将[数据删除]

    尽管这本施加了魔法的笔记更多的是作为我私人记录所用,但是,为了让对道家文化或那个神秘莫测的梦境世界缺乏了解的读者——通常来说也就是研究我的案例的道士或科学家,倘若我在探索某个位于我们通常认知的清醒世界之外的世界中遭遇不测——能够较为清晰地通过阅读这篇文章理清整个事件的脉络,我想我有必要先做出一些相对枯燥乏味的说明。

    我的名字叫云承宇,是华国修道家族云氏的年轻一辈弟子,天生拥有一对阴阳眼,刚觉醒时就被誉为为百年罕见的奇才。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上天——这仅仅是一个习惯性的说法——在赋予我绝佳的智慧和悟性,或者说超前发育的高等认知能力的同时,也让我觉醒了被称作“时间变速”的超能力。

    这种能力让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cao控时间流逝的“速度”,但同时却也无法依照玄门正宗的修行方法修炼道功。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开发我的能力,2012年12月31日,我乘坐飞机前往位于日本的学园都市,在那里邂逅了我的能力开发者,来自域外虚空的[数据删除]。这位大能者对华夏的道家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慷慨地解决了我无法修道的问题。

    2013年7月的暑假,我随[数据删除]返回华国,在云家的古老洞府[数据删除]一带潜修。我的先祖遗留下来的这座洞府,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本身也是我好奇探索的对象。构成洞府的术式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扭曲了现实,使得其内部的空间明显超过了外部观测到的体积,而复杂多变的甬道和楼阁结构也与常识印象中的几何不相符。

    7月16日,我手中托着偶然寻得的一块罗盘,第十七次踏入这迷宫般的洞府内层。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这块巴掌大的古怪仪器完全不似理气宗派常用的那种工具,材质很难说是金属还是某种玉石,光滑的表面上覆盖着密码一般的阿拉伯蔓藤花纹,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恐怖的秘密,却犹如罂粟般美丽而诱人。但是,我翻遍了寻到它的那个房间,却找不到任何解释或说明。

    总之,在这古怪罗盘的帮助下,我来到一间不大不小的阁楼,从位于房间正中的花梨大理石大案上得到一套玉简。玉简上刻着某种未知的象形文字,却不像古华夏之书文,亦不属于其余我所能分辨的文字。

    (注:随后的研究表明,这些文字是[数据删除]。)

    真正让我踏上探索梦境世界之路的,是书柜里整齐地排列的、装订工整的线装书。书脊裸露出的纸张洁白如雪,似乎完全不受岁月侵蚀。至今我仍然不时疑心,是否当初不该因好奇心而取出其中一本,由此酿成现在——以及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不得不一饮而尽的苦酒。

    那本书的封面用简洁庄重的汉隶写着“死靈之書·伍”五个字;翻开下一页,封面后的白纸上是两行字体风格与先前汉隶完全不同,含义极其晦涩难懂的古怪句子。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仿佛遵循着某种常识心智所难以理解的几何原则,在二维平面的狭小纸张上硬生生地翘曲出另一方广阔无垠的无名世界。

    这并非我出于文字效果而刻意作出的夸张;相反,我认为上述遣词造句并不足以准确地描述我当时的感受。我的室友,“矢量cao作”一方通行君,或许会选择——而且有能力——将那日发生的事情依物质论的观点归结为某些尚不明确的神经活动,但我自认没有像他那样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事物的能力,故而尝试能否以些许舞文弄墨的技巧来传达我的意思。

    那时候,我试着将它读了出来。“那永恒长眠的并非亡者,在诡秘的万古中即便死亡本身亦会消逝。”匪夷所思,不可理喻。考虑到这本笔记应当与那些书籍一并交付给某人或某机构——如果我遭遇不测的话,在此不耗费笔墨摘抄书籍上的内容。概括来说,那些书是某位离经叛道的修道前辈,某位炼神还虚之境的阳神高人,探索已知和未知世界的种种亵渎之物,无可名状的亘古岁月,以及无法想象的维度空间后流传下来的记录。

    仔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