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庶孽之步步莲华_第12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5节 (第4/5页)

时,眼见吵不出个所以然来了,皇上只能怒声宣布退朝。

    回到乾元殿后,却即刻着人传了曹指挥使来,令其搜罗唐首辅并其家眷族人的一切不法之举去,唐首辅都做到首辅,位极人臣了,家眷族人又岂有不仗势行些见不得人之事的?

    不过短短几日,皇上便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着人宣了唐首辅进宫密谈。

    等到下一次大朝会时,皇上便收到了唐首辅致仕的奏疏,皇上自然要象征性的挽留一二,奈何唐首辅去意已决,皇上苦留不住,只得赏了良田千顷黄金千两,恩准唐首辅告老还乡。

    皇上这一手一出,原本正掐得你死我活,热血沸腾的文武百官立刻都安静了,连御史台那群摩拳擦掌嚷嚷着“武死战,文死谏”的言官御史们都露了怯,想到了皇上当年甫一上台时的种种雷霆手段,这才猛地意识到,皇上可不是前朝那软蛋似的万启皇帝,连臣工都奈何不得,如今连首辅大人都被弄回去了,他们难道还能体面尊贵得过首辅大人去不成?

    除了安国公并其几个死忠的拥趸仍在负隅顽抗,坚持不能‘越过贤长反立次幼’以外,其他臣工很快都三缄其口了。

    这毕竟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实力不对等的较量,臣工们哪怕说破了嘴唇,也可能毫无用处,皇上的一道圣旨,却足以改变任何人的命令!

    这日陆中冕一回府便来荣泰居向老国公爷和陆老夫人请安,老国公爷见儿子满脸的疲色,因说道:“瞧你累成这样,莫不是今儿朝堂上又吵吵起来了?”

    陆中冕无奈的点头道:“可不是,不过所幸这样的日子应该快到头了。”

    “哦?”老国公爷闻言,立刻坐直了身子,眼里也变得锐利起来:“莫不是今儿有什么大的转机了?”

    陆中冕正要说话,冷不防却见张嬷嬷与陆明萱正一左一右眼观鼻鼻观心的侍立在陆老夫人身后,因看了二人一眼,老国公爷便吩咐二人:“你们都先退下罢,不叫不许进来!”

    陆明萱虽满心都想留下来,听陆中冕后面到底会说什么,老国公爷口中的‘大的转机’又会是什么,可老国公爷都已发了话,她再想留下也没办法,只得与张嬷嬷一道屈膝行了礼,轻手轻脚的退了出去。

    陆中冕这才将今日唐首辅致仕之事说了,末了咂舌道:“之前儿子便已知道皇上是铁了心要立宁王了,却仍没想到皇上的态度会强硬至厮,连一国首辅都被他逼得这么快致了仕,这下看还有谁敢闹腾,大家也总算可以过几日安生日子了。”

    又叹道:“也是唐大人自己治家不严,不然何至于被皇上逼到这份儿上?总算皇上还念着他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让他风光告老,不至于晚节不保,不然就真是面子里子都丢尽了!”

    显然皇上让锦衣卫搜罗唐首辅亲眷族人罪名之事虽然隐秘,有自家隐秘消息渠道的人譬如陆中冕依然知道。

    老国公爷道:“别说唐大人都位极人臣了,就算寻常官员,谁家亲眷族人还没有仗势做点什么出格事儿的?皇上素日不计较,不代表不知道,只不过是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不想计较,也不屑计较罢了,一旦皇上认真计较起来,谁又能幸免?所以我才让你摆明车马的支持皇上立宁王呢,咱们家到底与徐家牵连太深,不一开始便把态度表明了,谁知道将来新帝登基以后,咱们家会是什么光景?如此咱们家也不算堕了‘纯臣’的名头,咱们家从头至尾都是按皇上的意思来行事的,不只是冲的宁王,与贺昭父子可大不相同!”

    说句不好听的,也是为将来一旦有什么惊天巨变留一条后路,虽然这样的事目前看来可能性并不大,但不怕一万就怕一万,很多事情都是因为先有备才能后无患的。

    陆明萱虽随张嬷嬷一道出了陆老夫人的内室,心却仍留在屋里,抓心挠肺的想要知道陆中冕口中的‘所幸这样的日子应该快到头了’到底是什么意思,——只希望不是她想的那个意思。

    可希望归希望,她心里却有一种很不祥的预感,觉得事情极有可能正朝她所最不希望看到的那个结果发展:宁王此番真要被立为太子了,届时凌孟祈可该怎么办?

    有皇上在一日,碍于罗贵妃,他还能勉强保住身家性命,一旦皇上驾崩,宁王以储君身份登基做了皇帝,凌孟祈处境危矣,除非端王能在皇上驾崩以前便将宁王从太子之位上拉下来;再不然就是宁王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让皇上不得不下旨废了他改立端王;更甚者端王直接起兵造反!

    可现在的情况明显是三者都不可能,皇上有了所谓新宠反而更看重罗贵妃,二人的感情也在经历过暴风雨之后,越发的牢固稳定了,要想让皇上废宁王立端王,除非罗贵妃先死去,宁王没了最大的护身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