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节 (第5/6页)
有的了,大皇子此番犯错,她的罪名其实只是“教子无方”,还不至要写罪己诏的地步,但到了这个地步,她若不将态度放低到尘埃里,让满朝文武觉得她可怜觉得她不容易,她这个皇后只怕也快当到头了。 一旦她不再是皇后,大皇子便也不再是嫡长,届时即便他们起事成功了,也名不正言不顺,她怎么能容忍那样的事情发生?! “臣妾以蒲柳之质,才德俱庸之身忝居皇后之位,十五载於兹矣……” 眼见徐皇后不过才写了几行字,额上已是汗珠满布,整个人也摇摇欲坠,侍立在一旁的高嬷嬷心疼得眼泪扑簌簌的往下掉,只恨不能以己身相待,哭道:“娘娘,您的身体如今本就虚弱至极,如何还能再这样作践自己?您好歹等过几日身上好些了,再写这东西也不迟啊,再不然就用老奴的血不行吗,难道皇上还会真让人去查那血是您的还是旁人的不成?” 徐皇后闻言,咬牙又写了一行字:“自执掌凤印,母仪天下以来……”,才抬头向高嬷嬷冷声道:“我只怕再过几日,我便想写这‘罪己诏’也没那资格了,皇上有多宠爱那个贱人和宁王那个小杂碎,你又不是不知道,连此番他们这般陷害那不争气的东西也不管不问,只问我们母子的罪,我若再不尽快将这罪己诏写出来,只怕这凤仪殿就要姓罗了!” 罪己诏与中宫谏表一样,是只有皇后才有资格写的东西,皇后以下的一应妃嫔,无论有多受宠,都是没这资格的,故徐皇后有此一说。 这话说得高嬷嬷无言以对,想起自家主子的凤印如今都已在罗贵妃手上了,凤仪殿不定什么时候便易主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只得道:“话虽如此,娘娘到底还是要保重凤体才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且大皇子还在宗人府等着您搭救呢,您若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可教大皇子怎么样?” 高嬷嬷不提大皇子还好,一提徐皇后登时气不打一处来,“啪”的一声便重重拍在了书案上:“那个不争气的东西,我但凡有另一个儿子,或是凤丫头早替我生下了孙子,我巴不得他立时死在宗人府才好,也省得累我至厮,我还搭救他做什么,搭救出来气死我吗?” 越说越生气:“别人的儿子都知道为自己的母亲争光添彩,定妃不说了,去年才因老三治水赈灾有功大出了一回风头,便连老二一个瞎子,也知道为皇上生的孙子博皇上的欢心,连带淑贵嫔都得好处,就更不必说罗氏那贱人因宁王肖似皇上,又会来事儿专宠多年了!可他呢,除了为我惹祸,除了让我不停的为他收烂摊子,他还做过什么?” “我上辈子到底是造了什么孽,这辈子才会摊上这么一个不争气的东西!如今meimei心里还不定怎生恼我呢,定国公府只怕也恨透了他,若不是老二已经瞎了,身后又还有个陈氏,让老二一支上位后将来安国公府必须与陈氏平分秋色,只怕连大哥他们都要转而去支持老二父子了……我这到底是造的什么孽啊……”说到最后,终于再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第三十一回 当日陆大夫人与陆文廷急匆匆赶回京城时,虽然只有陆大奶奶与陆文迁陆文逐才知道原因,但去送葬的定国公府的三姑六眷里并不乏有权有势之人,每日各自家里也都有专人快马往来于孝慈县和京城之间传递消息或是送东西,大皇子与齐长枫之事又闹得极大,京城可谓尽人皆知,一来二去的,送葬的所有人便都知道了。 陆明萱自然也不例外,虽然她一早便知道这事儿,依然忍不住唏嘘感慨了一番,但也仅此而已,此番之事的施害者不必说绝不无辜,亦连受害者们个个儿都不是全然无辜的,所以她不觉得有谁是值得她同情的。 她比较担心的,是定国公府因此番之事会受到什么影响,再就是陆老夫人的身体,她才经历了丧子之痛,是再经不起任何噩耗与打击了,只盼老国公爷与陆中冕能瞒着她,不然她的身体状况真的令人堪忧。 送葬的大部队又在孝慈县待了两日,待陆文逐与陆明珠给福慧长公主和陆中昱点足三日的灯后,便也开始往回赶了。 这么多人赶路,又是带行礼又是带土仪,丫头婆子还一大堆的,赶起路来自然不可能像陆大夫人与陆文廷之前那样轻车简从,所以等到大部队顺利回到京城时,大皇子与齐长枫之事及其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已几乎都尘埃落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