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宋徽宗_第23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3节 (第3/3页)

一下自己的活力。但没什么借口,也不是很想听他们唠叨。只好在朝会散了之后继续接见天授院进贡的神童,确实是神童,有种现代人都没有的智慧光芒,在经史法律和物理方面都比得上成年人。

    可见其家学渊源。

    林玄礼和这个小少年聊了一会,感觉自己的蒸汽机都有希望了:“张丑牛…为何叫这个名字?”就算是半夜丑时出生,也不应该用这么大的怨念,给孩子叫这个名字。

    张丑牛涨红了脸:“官家……相师说学生将来能名垂青史,但命犯丑时,需要叫这个名字叫到二十岁,方能破解。”

    林玄礼勉强接受了这个解释:[命犯丑时,你就直接说你容易死于熬夜不睡觉呗。]

    [说实话凌晨一点到三点也不算是熬夜,我以前凌晨两点下班,到家三点,睡觉时快四点了,我依然是个大帅哥啊。]

    [将来考状元时不叫这个就行。]

    “你自己拟定书单,想要什么书,朕按照书单赐给你。”

    三天之后,张丑牛厚着脸皮递上一张写了三十多套书的清单。

    华梅本来是平静的办差,看了清单之后情不自禁阴阳怪气:“你可真够客气的,不愧是学富五车啊。”这一套书就十几本,三十多套书约有二百多本,足够装一车的。

    官家看完书单之后差点反悔:“真不应该因为聊得好,就许给他书单。”

    张商英忍俊不禁,谢罪道:“官家既有惜才爱财的心,何惜几百本书呢。若是实在舍不得,就只准他阅读吧。”

    林玄礼瞪他:“那样太吝啬了。你别在这说风凉话,我问你,大宋现在有多少户人?”

    “两千壹拾万户,共计九千七百二十余万人,再过三五年光景,大宋的人口就能多达万万,朝廷的赋税充裕。”

    林玄礼伸手点了点桌子上堆了半个月的一摞奏本:“朝廷现在的隐患,还是过去那个。地少人多,而且分布不均。大的府城中摩肩擦踵人满为患,有些小城小寨、道路难行,又不出名的地方,人烟稀少。你们这些丞相,得想办法平衡此事。劝导百姓,迁居、开荒。”

    要不然找不到工作的人会生乱,荒山野岭会退化成穷山僻壤,然后用不上最新的科技,人也没有出息,还会有为害乡里的土皇帝,不受朝廷重视的地方,自然有人重视。

    张商英:“是。”

    林玄礼叹气,心说:[世界用来清理多余人口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战争。]

    [可惜我不能这么干。]

    [不论是通过战争消耗本国男丁的战斗力,还是清除别国的多余人口,占领他们的城池……朕都不太愿意。]

    [苍天啊,给我橡胶树吧,让这帮穿越的老伙计在死之前研究出避孕套来,然后再拿神仙的故事一编撰,诶嘿。]

    张商英看官家目光迷离的魂游天外,沉吟了一会:“臣斗胆问一句,都是哪些人上报此事?”上奏这件事的应该有几个人,但别人说的官家都没信,唯独新收到的这封奏折说服了官家。那个人他是谁?他怎么能做到?我这个丞相都做不到!

    外任知府的李纲任期已满,回京述职。启程前给官家上了奏折,诚恳的启奏大宋现在的优势劣势、兴衰困境。除了人口分布不均之外,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宋固有范围的官员对出身燕云路、宁夏路这两个刚刚收服不久地区的官员,有种难以言喻、难以控制的排挤。而且排挤的有理有据,就说他们有可能再次谋反,这话有道理,但也有可能用这个方法将人逼反。

    林玄礼准备看第二遍奏本:“是李纲。他目光如炬,写的很有道理。让中书舍人拟旨,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加金紫光禄大夫,龙图阁学士。”

    童贯:“遵旨。”

    张商英退下后,回到政事堂,见韩忠彦和徐绩在继续冷战,无视对方,原本还庆幸他们不结党互相攻击,现在有些不耐烦了:“二位相公!听我一言,官家爱重李纲,到了难以言喻的程度。”

    韩忠彦和徐绩表面上愿闻其详,心里头都觉得张商英又在胡乱多疑。

    张商英:“我前年也上奏说人口不均!官家置若罔闻!李纲一上奏,官家就听信了!还令他做参知政事,官家要推行他的新法新政吗?!”

    两位相公这才振作起来:“什么新政??”

    “什么样的新政??”

    张商英严肃的说:“我也不知道。但要解决问题,就会有新政,用了新政,必有弊端。但愿官家还能三思而后行,确保万无一失。”不要像神宗对王安石那样,全听全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