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3节 (第2/4页)
细算了一笔账之后,又从长远角度想了想,就开始帮着官家说服其他负隅顽抗、还想辞官抗议的朝臣。人们在背后窃窃私语,不论是能力还是才略,他看起来都要入驻政事堂了。 他能富国、节用而不是为敛财,其他人虽然嫉妒,也找不出什么反对意见。‘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桑弘羊这么号称,王安石也是这个计划,前者给汉武帝凑集了大量财富,后者给宋神宗增加了‘天下常平、免役、坊场积钱五千六百余万贯,京师米盐钱及元丰库封桩钱千万贯,金银谷帛之数,复又过半’的大额收入,但他敛财太苛,民怨沸腾。 徐绩积累钱财的能力虽然不如王安石,但民间毫无怨言,总体来说是优胜。 如今政事堂中都是老人,显然不符和官家年轻又朝气蓬勃的状态,只是留恋旧情,有点舍不得罢免丞相。但自从那日朝会,致仕的范纯仁被拉回来继续开会,却全程昏昏欲睡不发一言,就有些端倪。 林玄礼志得意满的出宫游玩,先去看了看高蜜的急训成果,他现在正在加班加点的学习几门外语,并接受水军将领指导如何打海战,以及维修战船。 高蜜整个人都又憔悴又精神,抱着自己的一摞作业,满口保证:“官家,您只管放心,小人现在日日寒窗苦读,绝不辜负郎君厚望。” 林玄礼拍了拍他肩膀:“辛苦你了,今日的辛劳,日后都能名垂青史。” 然后快快乐乐的逛庙会。看大宋现在的样子,还真是富饶安逸,百姓们面色红润,一个个都是能吃饱饭的样子,人群中的穷人只是身上打补丁,还不算衣衫褴褛 ,许多年轻人结伴同游,还有些呼朋引伴一起出游的中年、老年人,儿女搀扶着,家丁拎着食盒跟在后面,还挺气派。 看到翘班的苏轼和胖大和尚各拄着拐杖,在大相国寺的花园中谈笑风生。几个年轻的侍卫结伴逛庙会,和官家正面遇上,遥相拱手也没过来打扰。 大相国寺的俗讲僧正在高声宣讲《目连救母》的故事,这和尚长得好看,说起地狱的种种景象,说的耸人听闻,信众们听的如痴如醉。 庙会外的地摊上大部分都是假货和新的物品,偶尔有人拿出家传几代的晚唐、五代时期的物品出售。 林玄礼对寺庙菜不是很感兴趣,但大相国寺的和尚厨艺过人,能化腐朽为神奇,萝卜、魔芋、芹菜、豆子都能做的鲜美无比,在加上洋葱,还别说,后世的和尚不吃洋葱,认为是三荤五厌,但大相国寺把他解释为一种蔬菜,大相国寺的炸洋葱圈和炸油饼、炸香芋饼堪称三绝。 吃饱了再去视察自己的厚土商行。 天下的富商虽多,厚土商行的涵盖之广、涉猎之多、地位之稳,堪称独一无二。几个旗舰店扩建又扩建,还轮流加盖,现在已经是汴梁城中的地标建筑。只有最开始的点心店始终没变。 林玄礼计划让这家店永远保持原样,保持现在的糕点水准,那就很有趣。 来视察时看到卖货的伙计们依旧是那些膀大腰圆,没少偷吃残次品的胖子,忽然有一个西北风情的美少年抱着两大盒糕点走出来,补货。 他多看了两眼,看这美少年也不住的回望微笑。“这小子新来的?” “东家,他来了快半年了。叫黄嘉,勤快,手脚麻利,聪明,学什么都可快了,又本分,连废品都不怎么偷吃。”点心铺的王掌柜的一边麻利的拿出官家专用茶杯,用开水烫了烫,斟了一碗茶送上,又飞快的把铺面上正在卖的各色糕点各捡了一块,码成一盘,也搁在桌上,站在旁边伺候着:“小人看他再干二十年,能顶替小人的职务。可惜这小子心大,自从听说官家准许海商买火器出海之后,就一门心思的攒钱买船,也想出海去,仗着船坚炮利,抢下一个小码头,您说这多可笑。” 林玄礼讶然,刚想说我的老伙计们说厚土商行里没有人想出海占领土地,又反应过来,他们能问到的也是中高层,这种基层小伙计没人询问,哪怕他说愿意,别人还不放心呢。又看这厮有种积极进取的气质,人也很精神。看他这儿也有个摇椅,直接躺进去试了试。摇椅做出来了,也拿去卖,但卖得不好,很多人说这玩意不稳重、令人昏聩。“老王,你叫他过来。” 王掌柜有些惊愕:“东家,您是打算器重他?这毕竟是个党项人,虽说是投奔大宋的,可也不太靠得住。” 林玄礼微微一笑,心说如果他是个足够机灵的人,学习能力强,又没有家世牵累,可以跟着高蜜出海嘛,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