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宋徽宗_第15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1节 (第3/4页)

单纯的yy。

    章楶:“为了收百姓之心,头一年、或者两年免税,再过五六年时间,单是燕云十六州这片水土丰茂之地,就能把开战军费全都赚回来。”

    林玄礼快乐的捻着指头,感觉已经看到了账簿,数到了交子。

    一顿畅快的闲聊,又在一起喝了顿酒:“这些天连阴雨,叫人很不痛快。今天和你聊了聊,我心里舒服多了。”

    章楶笑道:“连阴雨却没有水患,官家应该高兴啊。军队也很怕连阴雨,不仅道路泥泞行军困难,就连沿河边扎营时,也怕夜里突然涨水,那样会毁掉大批粮草、帐篷。一旦军中染上时疫,得耗一两个月才能好。官家,臣有一本条陈,现在正在写,还未想好。”

    林玄礼兴致勃勃的搁下酒碗:“你说,我帮你想想,看看合适不合适。”

    “太医院每年新生不过两三百人,还要各地乡绅举荐、官府承担薪俸。每逢开战时,全国征调依然缺少军医,臣想……”章楶神色微变,想到医生地位高于普通百姓,有时候和秀才也相等,贼配军原先比普通庄稼汉都不如:“自从官家免去黥面之后,有不少穷人家的孩子没了顾虑,都前来投军。他们脸上干净。臣想从中择取聪明机敏的少年,暂挪到城中居住,请军中经验老到的郎中,再聘请几位太医院的教授,教他们接骨、缝合伤口、治疗风寒中暑等常见病。”

    现在的军医已经知道要用沸水煮针线,缝合伤口,以及清创、截肢。

    林玄礼讶然:“我看《在京军营法》,其中连军*属都包了医治接产。诸路修建城寨等役兵,委本处以住营相近分甲次,各差使臣管辖,察其饮食医药。为先帝建陵役兵‘糜粥煮药,时其食饮……有病则遣官挟太医诊视’。我这次修造河渠,也下令‘提举各县村所察视兵夫饮食,如有疾病,令医官悉心治疗’。还不够用吗?”

    当然在攒钱打仗时研究了这个问题,看起来很有富裕。

    已婚的人投军,妻子也算作军籍,有一份钱粮,进入军方医保覆盖范围内,死后也可以葬入(军方公共墓地)漏泽园,国家负担真的很重。

    但是就这么沉重的国家负担,还是有很多厢军缺衣少食,穷困潦倒的勉强度日,打短工糊口,这就很奇怪了。不知道是人太多,还是被贪污的太多。

    章楶也觉得自己有点贪心:“够用,但还可以更多些。仁宗修造了医书《圣济总录》,天下人都得恩惠,但还是有庸医招摇撞骗。各地医官虽有考核,依旧良莠不齐。而且昼夜兼程赶路、分兵设伏时,如果每千人能携一名年轻、能长途奔袭的医官,那样更好。”

    林玄礼咬咬牙:“好,你去写奏本。”

    继续批奏折。

    忽略拍马屁的,甚至想让这官员来找童贯进修一下。

    突然脚痒,抠脚的时候暗暗感慨:[我穷的抠脚。]

    霜降结束,可能到来的秋汛结束了。

    全国各地的官吏都松了口气,不用再派人沿河流两岸监视河流,可以置酒彻夜狂饮几天,虽说是真名士自风流,但在一天天暴雨、河流湍急水量增加的时候,官员们也得保持清醒。

    苏相公依然抓紧治水方面的事,渐渐看到了各地上报的秋汛数据——暴雨几日,积水几寸几分、河水上涨几米,这都记录的很清楚。

    而已经征调民夫十万、动工三个月的西北地区,各地官员也紧张兮兮的记录数据,准备上报记录——恭贺偶像苏轼/对政敌苏轼无可奈何。

    政事堂中,三位相公一位参知政事开始准备布置年终总结、统计的工作。

    林玄礼批完今日奏折,看市舶司上报官家,官家下令关注的海商陈庆出海一年终于回来了,带了一百斤洋葱,和洋葱种子进献给官家,还有些洋玩意、光膀子的洋菩萨。

    “洋葱!!!”林玄礼差点把笔扔出去,赶紧批示允许通关,胡乱搁下笔,欢呼一声:“去,告诉皇后,我们要有洋葱了!超好吃的洋葱!洋葱炒rou!算了,我亲自去。” 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