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2章 公立学堂 (第2/2页)
徐孔徒连连摇头,当即搬出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读书最基本目的就是为了识文断字不做睁眼瞎,不被外人欺负。 读书深沉次目的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大门楣。 大家最先不服气,现在听学政大人如此一说,也不好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让人气馁的是大家虽然不反对读书的目的,但对如何改变这个现状方法五花八门。 为了平息大家争论,到最后杨轩不得不出马,亲自解释学堂分级教育的好处。 大家见侯爷意见如此,也不好反对,只得点头同意。 经过两天劝说,基本上确定新式学堂分级教育推行方法,那就是: 1、由四川省学政徐孔徒召集地方学正、教谕编辑组成编委会,分别编辑语文、数学、自然学、地理学、历史学等教育课本。 2、在各府建立教师培训班,挑选读书人培养老师。 3、在全省范围推广新式学堂分级教育,计划在两年年以内,各县需要建立一个完整小学,各府需要建立新式中学,全省建立一个新式大学。 4、在五年内,各个乡建立一个完整的新式小学堂,各个里建立不完整的新式小学堂。 5、鼓励地方乡绅与官府合办新式学堂,官府给予新式学堂老师一定教育补助。 ....... 杨轩利用自己权势强势推行新式学堂教育,徐孔徒召集百余个秀才一天到晚在凤凰山研讨课程设置,而在地方上各地纷纷扰扰,整个读书人躁动起来。 在顺庆府西充县一个乡镇,几个穿着棉袍的读书人坐在茶馆里面,不是从兜里伸出大手拿起茶杯猛喝一口,驱散外面的冷气。 一个四十余岁读书人摇头道:“十年前中得秀才有了功名,本来以为未来可以捷报频传,但谁料到多次不第,现在离家外出成为这私塾老师。 堂中二十余个学生,大家水平参差不齐,有刚刚启蒙读三字经、千字经的,也有读完四书五经的,但这些孩子颇为顽皮,一天到晚c心不小啊。 现在官府贴出告示,不知这公立学堂是什么样啊?” 旁边另一个穿着皮袄的有钱公子摇头道:“杨轩虽然出身读书一脉,但其为人j诈虚伪,周先生不是不知道? 杨轩口口声声免除三饷,但那有一个条件,那就是重新清丈土地,你不是不知道,重新清丈之后收上去的钱粮比过去朝廷加派三饷还要多。 杨轩巧立名目征收什么商赋关赋盐赋矿赋等等,稍稍拖延就处罚罚款,搞得天怒人怨啊。” 王公子是方圆数十里大户人家,过去依仗权势不缴税赋,重新清丈之后土地面积剧增每年需要缴纳百余担粮食,今年年初就因为少缴钱粮而被处罚。 夺人钱财如同夺人性命,之后王家坚决反对新政,王公子更是隔三差五的邀集三五好友一起聚会抨击时政,声言如此做法完全颠覆官绅共治结构。 周瑾在王家所设私塾设馆,大家也只得附和对方,免得宾主不欢而散。 周瑾三十余岁,崇祯年间中得秀才,其后参加数次乡试不第,因为生活所迫到王家庄开馆授课,以贴补家用。 这一日传来消息,说什么官府准备建立公立学堂,府城正大量招收公立学堂老师。 凡是被选上的,不但不需要离乡背井远走他乡开关授课,工作有保障,更为重要的收入不菲。 想到平日受东家白眼,周瑾不甘寂寞,不顾王公子反对还是决定出去试试运气。 由于有秀才的功名,不需要参加县试,周瑾这天来到顺庆府城。 午时刚过,周瑾赶到玉山书院,还没有走到街口,道路上都是络绎不绝的人群,大家三三两两的呼朋唤友赶往书院。 大小府试参加了七八次,第一次遇到这样多人,周瑾感觉奇怪,连忙停下脚步问旁边路人道:“兄台,这人山人海的,比起往年院试还多,怎么这么多人?” 旁边一个面色焦黄,身材瘦小的中年读书人笑道:“过了院试,不过由童生变为秀才,而这次考的则是教秀才的先生。 凡是通过的进入公立学堂,每年有二十余两银子收入,也可保家庭衣食无忧。” 周瑾重重点了点头,赶紧排队报了名,经过一天考试,周瑾顺利的入围公立学堂教师,这未来三个月之内主要工作就是学习基本算学知识(国人算学水平比较差),讨论确定初级教材。 也就是在这天,周瑾慢慢理解初级教育的目的,那就是经过五年学习,学员能够识文断字,能够简单计算与处理一些数里几何问题。 而不是像过去那种生怯的千字经、四书五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