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艰难生活 (第2/2页)
己经常出去打猎,不但对枪支有所了解,枪法额颇为不错,如果投身军旅之中,也可一展所长啊。 现在川北闹姚黄,今天在大街上就曾听说官府正招募兵丁,自己年轻力壮,再加上善于使用兵器,何不前往应试。 如此收拾行礼,除了书篓里面放了十几本书之外,除了四书五经等科举必考书籍之外,还有戚继光的《练兵纪实》,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几何原本》、《农政全书》、毕懋康的《军旗图说》等书籍。 看来这个杨轩眼界也颇为开放,不像前世宣传那样是一个书呆子,只肯读四书五经什么的。 除此之外,在书本中还有几张银票,再加上衣袖里面的,虽然是繁体字,但还认得,简单相加,足足有六十多两。 明清时期,就像前世香港那样,朝廷没有指定货币发行银行,各大钱庄纷纷发行银票,以供外出人员使用。 除了银票之外,日常使用的主要是碎银与铜钱,铜钱是制式的,由朝廷铸造,规定铜钱的价值,就像前世中央银行印刷钞票一样冲压硬币一样,私家铸造是沙头重罪。 但很少铸造银币的,市面上流通的常常是碎银,根据银子成色与重量判定银子的价值,用起来非常麻烦。 半年前朱氏为了强迫退婚,给了杨轩一百两白银。 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日难,如此不到半年时间,用得只剩下六十多两。 杨轩将一部分银票重新夹在书页之中,另一部分与碎银、铜钱一起放在衣袖里面,在古代都穿着宽袖衣服,衣袖之中有有放银两的钱包。 如此收拾妥当,只待天亮后早早退了房间,然后才投军从戎。 现在是八月下旬,再过一个月就要立冬了,天气也颇为凉爽,杨轩里面穿着一件内衣、一件短褂、外面穿着一件长衫来到大街上。 大街非常宽敞,最窄的也有五六米,足足可以方便三辆马车在道路上并排行驶。 一般有七八米,沟通东西南北城门的主干道更是在十六米左右,完全是康庄大道,可以十辆马车并排而行。(暑假到阆中古城玩耍,再加上翻阅很多书籍,古城道路大概如此规制)。 省城寸土寸金,道路两旁修着两层三层的房间,一般下层做店铺,后面的做作坊,上层的则住人。 就像香港人所说的前店后厂,小小的一个门面,若是加上里面弄堂居住的,足足有十余人,一大早大家早早的开门,希望开门进宝。 市面上非常繁荣,饭店、绸缎庄、布料庄、铁匠铺、桐油店、药店、杂货店层出不穷,有的一条大街就有几家,可以看出成都城市面繁荣。 由于从昨天中午到现在都没有吃饭,肚子咕咕作响,在一家早餐铺子坐下,点了一碗小米粥与两个馒头,坐了下来准备大快朵颐。 刚刚喝了一口小米粥,杨轩差点活生生吐出来,喝在口里小米粥居然有点糠味,味道怪怪的? 重重的拍了拍桌子,质问店家怎么米没有掏干净怎么有米糠味? 店家满脸委屈,这可是卖的精米,用石碾碾了三次,然后舂了三次才得出的上等精米。 上是衙门里面差人的官爷,过往商,下是左邻右舍一般街坊,没有那个说自己这个小米粥没有碾好的,还没有那个说有米糠味道的? 你这商嘴巴也太刁了,怎么说我这小米饭有米糠味,大清早的这不是坏人家生意吗? 看店家怒目相对,杨轩面红耳赤的,古代用石头舂米,用石碾碾米,这个自己是知道的。 石碾碾当然不能与前世机加工大米相提并论,即便前世最便宜的大米都在古代算得上上等精米了。 肚子实在太饿了,在店家嘲讽声中,捏着鼻子喝完一碗有米糠味的小米粥,吃完有米糠味的馒头,然后掏出二十多枚铜钱,匆匆结账背着书篓落荒而逃。 出师不利,久久不能忘怀,网上那样多穿越小说,大家将古代吹得田园风光,英雄福地,但又有谁知道众人活得窝囊,生活如此不堪。 别的不说,但是这淡淡米糠味的小米粥,这麦麸味道的馒头就让人受不了。 汲取教训之后,接下来杨轩只看不说,趁着天色还早,诳了几家绸缎庄,看了几家铁匠坊,只是观看但不卖东西。 沉默是金,店家虽然愤愤不平,怎么只看不买,大清早的实在倒霉。 如此过了四五个街道,前面出现一幢幢金碧辉煌的院子挡住去路,看着穿着劲衣的汉子,杨轩知道是蜀王府。 蜀王是朱元璋十一子朱舂的封号,经过两百余年发展,蜀王府占地几近成都府城的三分之一,有传言蜀王宗亲控制成都平原七成土地,是天下四大富藩之一。 远远的看见杨轩走近,看院的院丁一手紧按刀柄大声呵斥,惊得杨轩连连后退才稳住脚步,狼狈的绕道而去。 现在太阳非常大了,背着二三十斤的书篓也非常费力,杨轩脱下长衫,将其放在书篓里面,然后背着出了城,来到城北的凤凰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