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竟是本王自己(双替身)_第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节 (第2/3页)

这些东西毕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大家闺秀还未晓事便有傅母教导规矩礼仪,举手投足间的优雅端庄、仪态万方,哪是几天能学得像的。

    硬拗出的“莲步轻移”、“笑不露齿”,只是东施效颦,说不出的矫揉造作,连高嬷嬷看着都觉伤眼,哪里敢给齐王殿下瞧,倒不如她原来的样子,虽然步伐大些,举手投足不拘小节,动作有些男子气,看着反而顺眼多了。

    至于纠正口音就更难了,高嬷嬷在太后宫中时也□□天南海北的宫人,就没见过比鹿随随更笨的,一个音纠半天,过一夜又故态复萌。

    几次一来,高嬷嬷便有些心灰意冷,自暴自弃道:“娘子在殿下跟前还是少开口吧。”

    高嬷嬷劳心劳力,把自己折腾去了半条老命,鹿随随这边还是进展缓慢。

    有一晚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筹莫展,脑袋里忽然灵光一闪,顿悟过来。

    齐王殿下让她来□□鹿随随,又不是真要她把个猎户女□□成大家闺秀——再说阮月微是一般大家闺秀能比的吗?

    饶是高嬷嬷不喜欢她,也不得不承认她样貌才情样样拔尖。

    琴棋书画无不精通,作的诗文得过翰林院大学士的盛赞,一手丹青是跟着当世名家学的,琴艺更得了太后的真传。

    莫说高嬷嬷自己也是半吊子,便是她能教,以鹿随随那天资,恐怕学到七老八十还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说到底,殿下也只是要个替代品,排解求而不得之苦,便如那木胎泥塑的美人偶,图个模样相似,她何必舍近求远,跟自己过不去呢?

    高嬷嬷打定了主意不再钻牛角尖。翌日,她便让人去齐王府的库里取了些绫罗绸缎,找了裁缝来给随随量体裁衣。

    她看了阮月微十多年,对她穿衣打扮上的喜好一清二楚,这小娘子的衣裳看着素雅,实则花的心思比谁都多,太后又铁了心地要把她嫁进东宫,什么好料子都紧着她。

    外头请的裁缝绣娘自然不能和宫中绫锦坊的能工巧匠相比,王府那些御赐的贡品绫罗也不能拿来给个外宅用,只能选颜色质地相近的料子。

    然而这猎户女丽质天成,披个麻袋也不掩国色,穿上那些素雅的衣裳,绾起倭堕髻,插戴上玉梳玉簪花钿,便如传奇里写的月宫仙娥一般。

    高嬷嬷拿着胭脂,半天没找着下手的地方,真真是“却嫌脂粉污颜色”。

    她只能按着记忆中阮月微的样子,把她眉尾往下拖,又将她深长的眼尾用粉盖短些。

    这样仿着阮月微装扮好,远看几乎以假乱真——只是不能开口。

    她的官话说得不好,而且音色也和阮月微很不一样。

    高嬷嬷已经尽力,只能安慰自己,如此已是差强人意,殿下面前至少能交代过去。

    不过齐王自那日起便没再来过山池院。

    太子大婚在即,诸国使臣陆续到京,各节度使府也派了僚属来贺,齐王身为太子胞弟,也不能置身事外,哪里顾得上一个替身。

    转眼一月有余,终于到了太子大婚的吉日。

    第12章 十二   大婚

    冬十月望日,太子行纳妃礼。

    天子敕诏在承天门前大酺三日,与民同庆,并大赦天下。

    这场盛大的婚事给秋叶凋零、肃杀萧瑟的长安城添上了一抹喜色。

    亲迎当日,京都士庶倾城而出,涌入街头争相观睹。

    宁远侯府在城西的休祥坊,太子的迎亲队伍从东宫正南的重明门出,沿横街向西行,一路走的都是御道,两边竖着高墙,又有金吾卫净路,黎民百姓也只能在远处听听箫鼓齐鸣、车辚马嘶而已。

    真正的公卿权贵都去东宫观礼饮宴了,剩下一些不够格却又有些门路的,便在沿途的楼观、高台、佛阁中占据地利,遥遥观摩一下太子的卤簿仪仗、长安第一美人的十里红妆,也算此生无憾。

    沿途唯一能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