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_第8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4节 (第2/3页)

来便好,我只担心你因昨夜之事误会了我,不肯登这个门了呢。”

    陆绎笑道:“既是误会,卑职又怎会挂怀。”

    “好!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你这般胸襟,我们这些老家伙自叹不如、自叹不如啊!”胡宗宪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请他入座。

    陆绎却不忙坐下,转向一直静静立在旁边的徐渭,施礼道:“这位,便是人称青藤居士的徐渭徐师爷吧?”

    徐渭不卑不亢地还礼道:“文长参见陆大人。”

    “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言渊之幸也。”

    “文长愧不敢当。”

    胡宗宪倒未料到陆绎对徐渭这般敬重,当下招呼他们入座。家仆奉茶之后,他让他们尽数退下,后花园中不许任何人入内。

    眼见家仆都退了出去,陆绎知晓胡宗宪要说正事,但先开口的却是徐渭。

    徐渭问道:“陆大人今日孤身前来,自然是信得过都督。那么我们说话也就开门见山,不必忌讳。昨夜,陆大人让人带回的那句话‘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指得是什么?”

    陆绎一笑,却并不明说,只道:“我知晓因赵文华被贬一事,而且现下朝中又有许多人弹劾胡大人收受倭寇贿赂,私通等等,胡大人心境想必苦闷得很,所以我让他们带话安慰大人。”

    听出他不愿明说,想是对自己仍有顾忌,胡宗宪便干脆道:“我知晓言渊你此番来两浙身负要事,就是要查明白我到底有没有私通倭寇,是不是?”

    “职责在身,请大人见谅。”

    “不必请我见谅,你今日肯孤身前来,我对你也就不再隐瞒。”胡宗宪手一挥,“文长,你把我们这些年的苦心经营,都告诉他吧,究竟是不是通倭,由他来定夺。”

    ☆、第九十九章

    徐渭重重点了点头,将手边的两浙海防图展开,请陆绎来看。

    “陆大人应该知晓,从□□年间,沿海就时有倭寇出现,但一直也没闹出什么大乱子,倭乱是到了近些年才愈演愈烈,只因倭乱的背后有两个人在cao控。其中一个是徐海,去年被我们用计降服,已投水自尽;还有一人便是汪直。”

    “汪直与徐海不同,他在海上多年,被尊称为老船主,兼并了几十股海上势力为他所用。”徐渭的手指在图上数处点了点,“这些势力里,以东洋人为主,还有沿海渔民、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汪直在一日,尚能让他们服服帖帖,一旦杀了汪直,他们失去控制,就会更加麻烦。”

    “我与都督研究许久,只能设计诱汪直上岸,然后加以控制,凭此cao控海上势力,平定倭乱。结果……”

    说到此处,徐渭长叹了口气,才接着道:“大事将成之时,御史王本固横插一杆,将汪直抓入牢中,后来的事,陆大人你应该都知晓了。”

    后来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陆绎自然知晓:汪直被抓,朝廷上一片喊杀之声,独胡宗宪上书请求不要杀汪直,让他为朝廷效力,约束倭寇,可惜无人认同。朝中纷纷指责胡宗宪放纵罪犯,必有内情。也因为此事,陆绎才会奉命往两浙调查。

    此时回想起汪直死前所说的话——“杀我一人无碍,只是苦了两浙百姓,我死之后,此地必定大乱十年!”

    事情一件一件对应起来,真相已然就在陆绎面前,他很清楚胡宗宪并没有说谎。

    “将夏正送至毛海峰处,是汪直的要求?”陆绎问道。

    提到夏正,正戳到胡宗宪的痛处,他深闭起眼,无奈地点了点头:“……是我害了这孩子。”

    徐渭狠狠道:“汪直疑心甚重,都督这些年为了请他上岸,可以说是费尽心力,折损得又岂止夏正一人。若不是那个蠢笨如猪的王本固,何至于此!将都督数年心血,毁于一旦。”

    陆绎低头看着海防图,沉默片刻,之后道:“我想到军中走一遭,不知可否方便。”

    胡宗宪尚在揣测他的用意,徐渭已然明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