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4节 (第3/3页)
在刑台四周,严阵以待。 此时已是初夏,正午将近,日头将刑台晒得热烘烘的。陆绎眯眼望去,为首的监斩官正是胡宗宪,他身侧还有四、五人,其中一人未戴官帽未着官袍,却立在距离胡宗宪最近的地方,眉头紧皱,甚至不快的模样。 胡宗宪面如沉水,刑台下百姓的叫骂声潮一波又一波,他浑然充耳不闻。陆绎等人近台前来,他倒是留意到了,只是陆绎等人未穿官袍,此前也未曾打过照面,故而不识的,只知是锦衣卫。 汪直父子被押下囚车,送上刑台之时,百姓们的愤怒之情达到顶峰,纷纷怒骂,更有甚者,带了秽物往汪直父子身上投掷,弄得刽子手一时不好近前。 秽物沾染到汪直半百的须发上,臭味四下溢开,他缓缓抬起头来,看了看周遭百姓,然后转头看向行刑台上的胡宗宪,唇边嚼着一抹冷笑…… 对上汪直的目光,胡宗宪目中说不清是什么情绪,只是眉间紧皱。 两人对视良久。 今夏挤到陆绎身旁,诧异道:“他盯着胡大人做什么,莫非胡大人许诺要保他无事?所以恨他言而无信?” 陆绎不语,只摇摇头。 正午时分已到,胡宗宪侧目躲开汪直鄙夷的目光,手指捻出斩立决的令牌,往刑台上抛去…… 令牌落地有声,周遭顿时静了下来。 “爹爹……”汪直儿子哀哀唤了一声。 “孩儿莫怕,黄泉路上,有爹爹陪着你。”汪直道,冷冷盯了胡宗宪,转而望向周遭百姓,朗声道,“杀我一人无碍,只是苦了两浙百姓,我死之后,此地必定大乱十年!” 此言一出,周遭尽是哗然之声。这些百姓久居于此,受尽倭寇之苦,巴不得早日斩了这个倭寇头子,岂会相信他的话,只当是汪直垂死挣扎胡言乱语。 行刑台上的胡宗宪闻言却是神情痛楚,重重一挥手:“斩!” 刀光闪过,人头落地,百姓中爆发出欢呼喝彩之声。 “一个倭寇头子,居然说他死之后,会苦了两浙百姓……”今夏费劲思量,“若不是他,沿海倭患不至于此,难不成他还觉得自己有功?” 陆绎不动,低声朝她道:“胡宗宪旁边那人,你可留意到了?” “是……那个师爷?”今夏眯眼望去,那人身量不高,淡黄面皮,胡须细长,面上有忿恨之色。 “他可不是一般的师爷,他是徐渭徐文长。”陆绎淡淡道,“当年我爹爹打算请他入幕,却被他拒绝。没想到,他竟到了胡宗宪的帐下。” 今夏啧啧道:“如此看来,果然不是一般人,连你爹爹都没瞧上。” 陆绎瞥了她一眼。 今夏赶忙改口道:“其实都是缘分,他正好和胡大人有缘,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呀,让你爹爹看开些。” 陆绎没搭理她的话,接着道:“徐渭此人虽无功名,却是不世出的天才,精通诗词书画,还有兵法……” 说到此处,今夏已意识到了什么,往行刑台上望了一眼,徐渭已和胡宗宪离开。 “斩汪直的时候,他和胡大人都是一脸的不痛快。”徐渭若是个看重名利之人,当年就不会拒绝陆炳的入幕之情,今夏忆起他面上的忿然之色,“难道,汪直此案另有隐情。 陆绎转向她:“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他偏头瞧她,顺便抬手替她掠了掠鬓边挤乱的发丝。 汪直父子的尸首被拖走,一桶一桶的清水冲洗着行刑台,围观的百姓也渐渐散去。陆绎等人也回到马车边。 淳于敏久居闺中,何尝见过这等场面,虽未亲眼看见行刑,但光是听周遭的声音,心中亦是惶惶不安,一步也不敢离开马车。听到陆绎回来,连忙掀开车帘,紧张问道:“人斩了?” 陆绎点了点头,见她脸色煞白:“受惊了吧?” 淳于敏连忙摇摇头:“没有。” “咱们最好先去吃点东西压压惊。”今夏在旁好心提议。 岑寿难以理解道:“刚看完斩首,你怎么还惦记着吃?” 陆绎转向她,面上似笑非笑,问道:“你饿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