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6节 (第2/3页)
讲着讲着,我的声音越来越小,和他对视一眼,喜道:“线索恐怕就在那里!” 杨俊飞也点点头:“清心茶、陆羽、还有危险……这三个关键词,足够指出那个卢同的后人,应该知道些什么。 “如果猜测得不错,陆羽就是因为发现清心茶树才遇到危险,而碰巧被那人救了。” 我也是这么想,三步并两步地和他走进了茶馆里。 访卢阁前临常丰街,背依车溪河,开门见桥,推窗见水,是个看风景的绝佳地方。 我和杨俊飞要了个靠窗的雅座,随手点了两碗特色茶,一些五香牛rou、兔rou、卤味凤爪、酱羊rou以及乌镇的特产姑嫂饼,仔细地打量着四周。 姑嫂饼像一枚枚象棋,香而软,甜中带碱,放进嘴里就会化掉似的,让人异常舒服。 我漫不经心地拿起一块姑嫂饼,冲着杨俊飞讲道:“老男人,你知不知道,这个玩意儿,千年前并不叫姑嫂饼,而是一家糕饼店做的小甜酥饼,很受顾客欢迎。为了保证独家经营,其配料和制法,只传儿孙不传媳妇、女儿。 “有一天女儿心生不满,恶作剧似地偷偷往料中撒了一大把盐,谁料这炉饼风味独特,更加地受到欢迎。店主知道其中原委后,一改初衷,决定让女儿和媳妇共同参与生产,最后才改名为姑嫂饼。这个乌镇,故事真的很多。” 杨俊飞心不在焉地哼道:“故事确实很多,但是我兴趣不大,还不如仔细地想想,怎么才能见这家店的主人。” “我早就想过了,方法其实很简单。”我弹了个手指,叫来服务生问道:“你们的老板,是不是卢同的后人?” 这服务生大概二十岁出头,很水灵的女生,看到我们,脸上微微一红道:“老板确实常常说,自己是卢同的第不知多少代孙子,而且很得意。” “那能不能请你们老板过来一下?”我客气地请求道。 女服务生点点头,不久后,一个大约五十多岁,大腹便便,一看便觉得很有福相的男子走了过来。 他穿着红色的唐装,但是整个人显得非常不协调。 “两位客人叫辟下来,但有何事?”半生半熟的文言文普通话,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总觉得像个暴发户在装文雅。 我忍住想笑的冲动,恭维道:“常常听说卢先生是卢同的后人,学识丰富,而且对乌镇的历史极为熟悉,所以,特别请先生来请教一些问题。” “不敢不敢!”这个卢同后人,舒服得眼睛都眯了起来,顿时又是倒茶又是送水,将附近的奇闻逸事,统统讲了一遍。 只不过,和乌镇县政府发的宣传手册上,没有什么大的分别,也没有详细多少,一看就知道是个草包。又向他询问了一千两百多年前,他的祖先卢同是怎么救了茶圣陆羽的,他虽然添油加醋地说得口沫四溅,精采纷呈,但是,却根本没有重点。 我和杨俊飞对望一眼,失望地摇摇头,三言两语地将他打发走了。 我默然不语地喝着茶,许久杨俊飞才道:“那个死胖子不是真的胸无点墨、典型的白痴暴发户,就是在和我们装傻。” 我叹了口气,“就算他装傻又能怎么样?我看,我们是不可能从他嘴里知道什么的。” 望着窗外宽五十米,河水汹涌流淌,将苏、浙两省硬生生分开的车溪河,又道:“看来,今天我们还要劳累一番,在入夜前赶去太湖茶山。 “既然卢同是在那里救了茶圣陆羽,那么,那儿应该有留下什么线索才对。” 杨俊飞思忖一下,突然笑了,道:“看来这位茶圣,果然不希望后人太容易找到那种茶树,恐怕是对这种珍贵植物的一种保护吧。但是,又怕有缘人在需要的时候得不到,只好在书里,将其位置描述得含含糊糊的。 “说是在乌镇,其实是想影射卢同救他的故事,含沙射影地指出茶树的地点是在太湖,这招实在是高。” 我阴郁的心情,不禁也一扫而空,不错,以那些文人墨客以及有才之人,喜欢故弄玄虚的情况来看,这个猜测倒是非常有可能。 窗外,刚才还清朗的天空,不知什么时候变得阴沉起来,暴雨,就要来临了。 无锡太湖是个很美的地方,而茶山更是中国茶叶自古以来的基地。 其实,从那位卢同后人的身上,我们还是得到了一点线索。 至少知道了,卢同救陆羽的地方,是茶山半腰远离旅游区的一个小村子里,这倒让我们免了像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找的痛苦。 到了那个名叫白鹤的村子时,已经天黑了。这个地方明显地不是与世隔绝,但是,村民却给人很不友善的感觉,似乎并不欢迎游客的到来。 好不容易才装可怜,在一家旅馆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