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巧,你也来买银行呀_重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重生 (第5/5页)

范乾津,但若他更有力量、更强势、再拼一把……加入委员席位,就根本不会出现那种几百亿的决策失误——最初的时候,他累死累活也补回来了一部分。

    那时候,范乾津家里又发生一件惨事,更催范乾津折磨自己、不要命加班,透支过度……自毁心态。

    后来,范乾津又听闻海外进一步自掘坟墓般的行动后,终于摔笔闭眼,任千里溃堤,爱谁谁吧。岳长风被拷进局子里,云江把自己锁在地下室,梁辉似乎是上了双子塔后失联。范乾津则失去了意识。范乾津记忆中看不到那个世界最后留给他的新闻,是不是“upa高级董事范乾津猝死在icu……?”

    范乾津重生后想得更明白,自己有天资,亡羊补牢得不算晚,才经得起那些年来回折腾。但若是一开始就有个更专业更对口的起点,他一定能站到更高的地方。挽大厦之将倾——不,更清醒点,与之彻底无瓜葛——把大好人生走出另一片坦途。

    那集团,要么自生自灭,要么扼杀在摇篮里,要么就彻底把它变成自己绝对控制的东西,让那谁再也不能瞎掌舵。

    中国金融大学的录取线是690。他高了12分,可以选择最强的2 2国际a类班,它是整合了数学系、计算机系和传统金融系力量的试点小班。每年只招8个人,配置的教学资源不比清北经贸金融相关专业差。这自然是上辈子很久后获取的内幕。如今变作了他重生十八岁的信息优势。

    而且中国金融大学,素来以业内人脉强盛为其优势竞争力。对于下决心要做某些事的范乾津来说,越早接触越好。

    范乾津淡淡道:“不把清北填一二,是我怕进档之后,忍不住想服从调剂。”

    702是可以进清北档的,名校情节虽然已被他的社会经验磨淡,但回到高三那年的环境氛围,真的容易受影响。他确实也对母校很眷恋,怕自己一冲动又想回到北大的湖光塔影边,去考虑什么校内转专业——人总不能两次淹在一条河里。在那样的顶尖学府,转院系比高考更难,上辈子他吃了无数苦头也没成功。可不愿再付一次沉没成本。

    “服从调剂有什么不好。那可是清北。”说话的男生叫王嘉实,算是这班上唯一和范乾津不对付的——范乾津各方面都像他的高配版。王嘉实自觉分数能一争高下,但其他方面确实“东施效颦”。

    那些女生对待范乾津和他的区别视线,每每令王嘉实心头窝火,“班花也是个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

    班主任虽也在风亭中,但正在认真和另外几个同学说志愿的事,没注意到这边王嘉实说话的阴阳怪气。

    王嘉实拖长腔调继续道,“清北有变异人种最好的研究院。搞不好咱容貌美丽又细皮嫩rou的班花做完ao分化检测,和我们都不一样,怕研究机构把他抓起来生孩子去。”

    似乎贬低范乾津的男生气质,就能赢回女孩子的注目,他酸溜溜的说着。

    ※※※※※※※※※※※※※※※※※※※※

    ※现代都市向,ao要素是重生平行时空里“小众突变”。所以这篇更像是扯淡的现代文,不是abo阶级结构化文。

    ※作者文风琐碎龟毛慢热,现实地名和产品名一是懒得想,二是架了也一眼看得出原型,干脆直接用。但大家也别全当真。艺术加工很多,随便看就好。

    ※中国金融大学,编的。

    ※文中描述不代表作者价值观。高考不是决定人生质量的入场券。英雄不问出处,学历不是万能的。重理轻文不可取,行行出状元,不应有学科鄙视链。

    ※校园生活的个体差异化很大,一家之言,何况虚构的小说。我喜欢一切友好理智讨论,也欢迎评论指出知识性的硬伤bug,但谢绝太钻牛角尖较真的“经验指导”。

    ※法系和金融相关,参考现实 自己设定,一切都是为故事服务。如果看到很魔幻的东西,一来现实素材可能更魔幻,二来是故事需要一定的夸张虚构。

    ※人大、央财都很好,只是(个体经验、道听途说、地域不同、且年年都有变化,如有出入别问,问就是你对)有些地方不招理科生。情节重点只在于主角换了个和前世不同的学校和专业。

    ※亲爱的编辑给我加了“幻想空间”这个标签,我觉得她说得很对,特别感谢她。

    ※知识性或者灵感原型的东西会用※在句子后面代表非原创的化用或引用。为了不破坏阅读流畅性,不会具体一条条写注释。有兴趣探究的一查就能知道。

    ※第三篇文,继续努力学说人话。如有“掉书袋”的不适观感,全是我的问题。小说最大功能是娱乐,效果不好也全是我的问题。

    ↑溢出屏幕的求生欲。

    存稿肥厚,开新文尽情发红包(不知能发多少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