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9节 (第1/3页)
“即是如此,朕也该未雨绸缪才是,来人,快传召曹将军进宫!” “皇上……”顾相檀打断他,眸光凉凉地落在赵攸焦急的脸上,“若三王真有异动,此刻整肃御国军,早已是晚了。” 宗政帝一惊,心头猛地冷了半截,再看向顾相檀,却依旧是不疾不徐的模样,不由抖着手拉住他的袖子,颤声道:“灵、灵佛,你可是要帮朕的啊……” 顾相檀将他眼中惊惧惶然皆看了个够,片刻才缓缓点点头:“我既说到,便会努力做到,只看皇上愿不愿意听了。” “自、自然,只要灵佛玉言,朕一定谨遵佛命。” …… 顾相檀在紫微宫留待不到一炷香,便又趁人不备,偷偷摸摸地到了乘风宫后院,那儿一人正在此等候良久。 一看到顾相檀,贡懿陵便一下站了起来。 她虽不似宗政帝那般失了分寸,但面上也难得褪去了往日从容,唇角抿得很紧。 “灵佛……懿陵午后便要随皇后娘娘走了,当日皇后在菩提山请愿送子,便说好三年内每年皆要去还愿,这时候,我们必是要走的,所以现下才劳烦灵佛前来,相询一下此去的还礼之事。” 顾相檀上前一步:“太子妃诚心,佛祖定会领受。” “懿陵着人备下了不少东西,这些都是供品的礼单,灵佛可看看。”说着,拿了张纸给顾相檀。 顾相檀随意扫了两眼,微微颔首。 贡懿陵又从一旁的侍女手中接过了一只阖着的竹篮,这一次显得极为郑重,小心地抱在怀中。 “佛祖说,无欲便无惧,可是懿陵却是世俗凡人,看不破那么多,人在世上越多牵挂便越多害怕,可是有时候,这些牵挂也会使恐惧变成无穷的勇气,只因为了守住心中最珍贵的所在,为此,再如何怯懦的人,都几乎愿意倾尽一切。” 说罢,紧了紧手,然后慢慢将那竹篮递给了顾相檀。 “里头便是礼单上懿陵备下的一些东西,此去菩提山,便劳烦灵佛在宫中也给皇孙做些祈福。” 顾相檀把竹篮接过,对贡懿陵应了声。 “多谢灵佛了。”贡懿陵深深一福。 顾相檀看着她:“太子妃此去,也请千万保重。” 贡懿陵又望了一眼顾相檀手中的竹篮,红着眼点了点头…… 顾相檀离了乘风宫,又去了一趟相国府,出来时,手中的竹篮已是不见了踪影,然后他便又回了须弥殿,在殿中一坐便是一个下午,期间一直直勾勾地瞧着外头的倾盆雨势。 午后,皇后和太子妃启程去了菩提山,沿途驻跸仪仗摆下长长的开道人马,一路浩浩荡荡的行去。 暮色四起时,顾相檀带着苏息和安隐,还有衍方一道,轻车简从不动声色地也出了城,只往几里外的释门寺而去。 天色渐暗,滂沱大雨下了整整一日,待到子夜时分,雨竟然慢慢停了下来,曹钦一身戎装,骑于马上,仰头看着慢慢自云层之后探出头来的一轮银月,欣然地勾了勾唇。 “今日,便是中秋了……” …… 紫微宫中,孙公公健步如飞地穿过九曲长廊,猛地前扑跪倒在地,抖着声喊道:“皇上,禁军十万人马眼下已包围了皇城,城外还有五万人马,皆是听凭三王旨意,赵典反了!” 即便已是和顾相檀说道好了,但忽的听见心中忌惮成真,宗政帝仍是不由惊愕,半晌都呆愣在御座之上没有动静,直到孙公公又叫了几声,他才回过神来。 “曹、曹将军呢?御国军呢?御国军何在,曹钦何在?还不来护驾,快点护驾!!还有太子,快找人把太子也一道带来此地!” 赵攸拔高了嗓门叫了起来,然而殿内的侍从奴才都在孙公公方才的一句话后噤若寒蝉人人自危,于是只剩下宗政帝惶急的叫唤声在紫微宫中往复徘徊。 没多时,礼部尚书瞿光、右相仲戌良和宗政帝的一干党羽心腹都陆陆续续地滚进了殿来。 “外头如何了?”宗政帝忙问。 瞿光三两步在座下跪下,勉强还算镇定道:“御国军已是整装进城,正在城中同禁军对垒,只是御国军人马远不及禁军,况且还有五万羽林军在旁虎视眈眈,恐怕……”凶多吉少四个字到底顾念众人心情,没有宣之于口。 “这倒未必,”仲戌良不同意,“御国军在边关身经百战,又同南蛮人周旋多年,而禁军这些年不过守城而已,两相比较,哪怕御国军以少敌多,却也不一定就落了下风。” “可是京城能有多大,哪能同边外相比,曹将军的那套行军布阵在此皆用不起来,若单靠短兵相接近身rou|搏,谁占便宜还用多言吗?” 听着他们吵成一团,宗政帝只觉越发头大,其实他心里也是没底,仔细想来,三王赵典的狼子野心自不是一天两天了,自己对其百般忍耐,便是因为势不如人,而赵典迟迟没有动手也是忌惮若是硬着抢占,即便胜算多了几分,但要没有灵佛首肯,就算他拿下皇位,民心也未必所向,但是对方布防早已久远,真如眼下一般鱼死网破,宗政帝自己一定是弱势的一方,就算此刻有御国军在也是一样。不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