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节 (第4/4页)
女子家人不信。 叶静能说:“你们跟我进山,那魔虽附于女身,但其真形潜藏在阳翟山的湖中。” 大家来到阳翟山的一处大湖,叶静能在岸边作法,不久后,湖中慢慢浮出那个天魔的头颅,竟有三间屋子大。 只说叶静能回到长安,玄宗立刻召见了他,见面便迫不及待地问他:“法师!张果无所不知,如此奇异,他到底是何方神圣?” 叶静能答:“我确实知道他的底细,但由于他道法深厚,若说出他的来历,我必然当场死去。” 玄宗:“张果如此厉害?” 叶静能:“但也有办法保我不死。” 玄宗:“什么办法?” 叶静能:“若陛下摘去皇冠、脱去龙靴以救臣,我就能复活。” 玄宗当然答应了。 于是,叶静能缓缓地说:“张果,他本是上古时期,混沌初开之际的一只白蝙蝠精!”话音刚落,叶即七窍出血,倒于地上。 玄宗朝,有张果先生者,不知岁数,出于邢州。帝迎于内,礼敬甚。问,无不知者。一旦,有道士叶静能,亦多知解,玄宗问:“果老何人?”静能答曰:“臣即知之。然臣言讫即死,臣不敢言。若陛下免冠跣足敕臣,臣即能活。”帝许之。静能曰:“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言讫,七窍血流,偃仆于地。玄宗遽往,果老徐曰:“此小儿多口过,不谪之,败天地间事耳。”帝哀恳久之,果老以水噀其面,复生。其后果老辞归邢州所隐之处,俄然不知所往。(《独异志》) 虽有前言,但玄宗还是大惊,慌忙摘去皇冠、脱去龙靴,跑去见张果,将罪责揽到自己身上。张果冷笑:“陛下,叶静能这个小儿,不知好歹,祸从口出,安能不死!若不惩责,自会败坏天地间之事。” 玄宗苦苦哀求,希望张果开恩,给叶静能一个机会。 张果看到皇帝的样子,不好驳了他的面子,便答应了。张果来到叶跟前,用清水喷面,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叶静能睁开眼,从地上站起来,复活了。 但是,玄宗对张果的年岁还是有些怀疑:他真的有那么大岁数吗? 这一天,玄宗去咸阳打猎,捕获了一头鹿。张果见此鹿后,感慨地说:“此仙鹿也!已满千岁。昔日汉武元狩五年打猎于上林苑,当时我侍奉左右,曾捕获此鹿,又给放了。” 玄宗大惊:“天下之大,有鹿甚多,时代变迁,王朝更迭,先生如何知道这鹿是当时您为汉武帝随从时捕获的呢?”意思是说,您真的曾生活在汉朝吗? 张果笑道:“陛下不信?武帝放鹿时,在其左角下拴了个铜牌,可以一看。” 一检查,果然如张果所说,玄宗紧急着又问了一句:“元狩五年是何甲子?到现在已经有多少年了?” 张果答:“该岁是癸亥年,那一年武帝开凿了昆明池,到现在已八百五十二年。” 在这里放个插曲。上面讲到玄宗捕获汉武帝时的鹿,类似传说还有一个,见于薛用弱《集异记》。记载中,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重阳日,玄宗狩猎沙苑,云间有孤鹤飞翔,皇帝亲射之,鹤带箭而坠,但就再快落地时,突然又“歘然矫翼首于西南,众极目久之,不见”。也就是说,又飞走了。 镜头转到成都郊外十五里处的一个道观。道观东廊下第一院尤为幽寂,有青城山道士徐左卿客居于此。其人风格清古,行踪飘忽,反掌之间,往返青城。一天,徐道士自外归来,“神采不怡,携一箭”,对人说:“吾山中偶为此物所加,已无恙矣。然此箭非人所有。越明年,箭主到此,当付之。” “安史之乱”后,玄宗西行到成都避难,过该道观,意外见到自己一年前所射之箭。后来,人们再也没见到过徐左卿。据说,徐在沙苑中箭后,一路西飞,路过武兴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略阳时,停落于高峰上。后有人在峰顶上建飞仙观,到宋时遗址犹存,宋人登观赋诗:“翠岭标仙迹,云间碧树开。每闻岩鹤过,疑是羽衣来。绝峤时飞石,寒谭忽起雷。必应苑中箭,犹寄在丹台。” 接着说张果的故事。 事实上,在此之前,玄宗对张果还有两次测试。 当时,宫内有高僧夜光禅师,最善视鬼神,玄宗叫他看看张果。夜光进门,拜皇帝后,环视四周,说:“不知张果来了没有?”其实,这时张果就在皇帝身边站着。又有方士邢和璞(见《唐朝诡事录》第一部),最善占卜,但面对张果,却算不出其生年。 在宫廷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张果告辞。玄宗亲自送别于长安之郊。临别时,皇帝实在憋不住了,直接问:“先生到底生于何时?” 张果笑道:“上古时,尧帝丙子年生人。” 玄宗也笑:“先生莫说谎。” 张果:“尧帝时,我做侍中一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