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8节 (第3/4页)
有想到外人会因这么一件小事就说史家的那么多闲话来。 这件事的流言蜚语,恐怕深闺之中的史湘云依然不知道,也不知道史鼐夫妇对自己已是冷了心,若是知道,哪里还能一如既往地和宝钗亲厚非常? 就是贾家也不知道,外面知道的都记在心里,谁会当面说将出来。 如今史湘云住在贾母上房,最喜欢去的是梨香院。 没有元春省亲的大观园,荣国府没有采买戏子道姑,薛家便仍住在梨香院中,未迁他居,宝钗也没了蘅芜苑,史湘云自然不能和她住在一起,若不是梨香院中住着薛家唯一的男丁薛蟠,只怕湘云业已搬到梨香院与宝钗同住了。 没有人比林如海更清楚湘云对宝钗的喜爱和敬重了。 迎春早已体体面面地出阁了,窦夫人待她回门后不久,就带着贾琮整装去和贾赦贾琏等人相聚。如今贾家只剩探春惜春两个姊妹,史湘云性情开朗好顽,平素和宝玉吃酒赏花,再和宝钗细说姊妹情,不觉寂寞,唯觉乐业。 不想,贾家忽然来了几个绝色的姐妹,史湘云越发欢喜了。 其中有李纨婶娘带来的两个妹子,一个名唤李纹,一个名唤李绮,俱是水葱儿似的人物,更兼薛宝钗那位因许给梅翰林之子为婚随兄进京发嫁的堂妹宝琴如同盛世明珠一般,才进贾家,便将众人都比下去了,贾母爱得什么似的,忙命王夫人认作干女儿,留在房中住下,然后又命李纨留其婶娘堂妹一起住下。 宝玉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夸赞这个meimei,又要夸赞那个meimei,一张嘴忙得不得了。 一干姊妹个个读书识字,非轻薄脂粉,常凑在一处吟诗作画,描龙绣凤,每每穿着大红衣裳站在雪里,竟比盛开的红梅还要鲜艳妩媚。 黛玉收到惜春的书信,向贾敏笑道:“惜春meimei说,薛家的琴姑娘才进府里没两日,外祖母就问生辰八字,意欲为二表哥求配。妈看外祖母这是什么意思?金玉良缘的话儿传了这么些年,明知琴姑娘已经说了亲,进京发嫁,却又在薛太太跟前说这话。” 因林如海回京后拜帖甚多,出门会友了,故而贾敏闷闷地坐在炕上,膝上放了一个小小巧巧的掐丝珐琅手炉,听了这话,不以为意地道:“你外祖母原就对金玉良缘不满,此举是告诉薛家,宁可求娶薛家区区一个商贾之女,也不想金玉成婚。论身份,薛家的琴姑娘不过是寻常商贾之女,远较皇商之女为低。”她相信黛玉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黛玉叹道:“可惜了。” 贾敏诧异地道:“可惜什么?” 黛玉笑道:“可惜了薛家宝姑娘那样的人品才貌。我见过她几回,倒真真是个出挑人儿,容貌既极出众,才气又极高,行事展样大方,也颇有见识,就是我自己也自叹弗如,偏他们家认定了二表哥,带了个金锁来,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儿。” 贾敏淡淡地道:“不管他们。” 有所欲便有所为,有所为便有因果,最终好歹终究要自己承受。 黛玉点头,又道:“惜春meimei说那位琴姑娘把宝姑娘也比下去了,不知道是何等模样何等才气,若是成了婚,少不得能见上一见。”梅翰林和林睿是同僚,共事了不少时日,同是读书人家,平常也走动几次,他们今年打点了一个外放的职缺,已经离京了。 说到这里,黛玉忽然又起疑惑,道:“奇哉怪也。梅翰林家外放出京,怎么薛家竟不知情?偏在这时候进京发嫁?又住在外祖母家,难道梅家没和他们通信?金陵距离京城并不比离梅翰林的外放之地远,亦可在那里成婚。再者琴姑娘的年纪比我还小几个月,如何就能成婚了?我竟想不明白他们这是意欲何为。” 贾敏眉头一皱,也有些纳闷。 正在这时,却听林如海道:“这有什么不解的?不过是想悔婚罢了。” 母女闻言不觉大奇,站起身迎林如海进来,贾敏亲手解了林如海的斗篷递给丫鬟拿下去掸了雪挂在架上晾着,黛玉则将自己的手炉奉给林如海。 林如海扶妻落座,又命黛玉坐到跟前,方道:“你难道不曾看出眉目来?” 黛玉道:“倒是瞧出了几分古怪,只是爹爹说悔婚二字,是梅家想悔婚,还是薛家?” 林如海含笑道:“你说呢?” 黛玉想了想,道:“既然薛家进京是为发嫁,想来是不会悔婚的,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