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节 (第4/5页)
后听了,不禁露出沉吟之色。 黛玉又笑道:“其实受灾之地何止娘娘的田庄呢?如今各处的良田多为权贵所有,而权贵多居于京城,只需一点子慈善之心,便能令百姓获益良多,亦能解圣人怜民之忧。” 毕竟事关朝廷,她便点到为止,俞皇后眼里却是精光闪烁。 以往灾民都是等着朝廷发下去的赈灾粮款,有时还抱怨朝廷来得太晚。黛玉今日所说的法子当真是安置灾民的良策,正如黛玉所说,良田皆在权贵之手,数目极多,完全可以收容灾民。而且天底下何止田庄需要佃农做活?各家商铺需要伙计,朝廷开矿、修建城池、水利、皇陵也需要劳力,且所需不少,如此安置流民,何止是四角俱全?简直是十全十美。 其实朝廷每年赈灾都让长庆帝十分不满,一是各地官员贪污腐败,往往赈灾粮款到灾民手里的少则十之一二,多则也不过十之五六,历年以来几乎没有十成十分发下去的。长庆帝对此愁白了头发,所以晚间从俞皇后口中知晓黛玉所出之计并见到元馨公主所献银两时,登时满脸喜色,赞叹不已。 长庆帝并没有因为黛玉是小小女子就漠视她的法子,甚至仔细思索了许久,觉得她的法子比每年派人赈灾更容易安置灾民,不管是以粮换田,还是以工赈灾。 正如黛玉所说,长庆帝固然担忧山东冰雹之灾,但是更担心别处,那才是万分危急。 若由俞皇后和元馨公主筹措大笔银两,当真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俞皇后见长庆帝如此神态,先放下心来。 而元馨公主送来的银两不止自己的一万两,还有黛玉午后出宫后命人送进宫的八千两银子,另外还有山东南边两处田庄的存粮,共计三千石,正好可以等到五月以田换粮,或者开春收容他们做活,然后发放粮食令其平安度日。 经由此事,俞皇后也送上了两万两银子,以尽其心,以及自己田庄的粮食和药铺的药材,刚刚大婚不久的太子妃率先相随,只比俞皇后少了一万两银子,粮食和药材也有,但是婆媳二人都不知道自己所献粮食药材的数目,忙忙又命人统计,好早日送去。 做此事时,俞皇后早打发人跟俞老太太说了一声。 俞老太太得知后,当机立断,取出一万五千两银子进宫,同时也有自家田庄商铺的粮食和药材,俞科夫妇和俞秋夫妇得知后,俞科的夫人和俞秋的夫人也各自进献了一万两,这是名利双收的好事,她们岂能放过,她们手里不缺钱,若能用钱换得长庆帝和俞皇后的青睐,何乐而不为?再说,他们是俞皇后的娘家,无论如何都以俞皇后马首是瞻。 长庆帝大加赞赏,立刻就赏赐了好几件东西给她们,尤其是黛玉的,长庆帝特地打发贴身太监亲自送到林家,倒没指定黛玉在府中跪接,因为他从元馨公主嘴里知道黛玉今日出门赴宴筹谋此事去了,所以称赞贾敏教女有方云云,又赏赐了一块御笔亲题的匾额。 贾敏和曾净昨日已知黛玉之计,各自准备了一些梯己银子,林家比俞家更不缺钱,贾敏拿出了一万两,曾净则是八千两,由贾敏接赏后进宫谢恩时献上。 彼时黛玉正在好友家赴宴,长庆帝赏赐的消息传过来,众人难免开口询问,待听得黛玉跟随元馨公主献银数千两方得此殊荣,又听黛玉说俞皇后也尽了心,母嫂也要尽心,怕是已经进宫了,不觉心思各异,早早就散席回家。 正如黛玉所言,世间见风使舵者甚多,谁不想在当今并皇后公主跟前博得体面?仅当日就有不少王妃诰命等纷纷进宫请安,进献银粮等物。 诸位未曾出阁的千金身无诰命,不能进宫,也都来找黛玉,请她代进银两。其中不少闺阁千金只拿自己累年所存的梯己银子,更多的却是得父母之命从自家公中取银子,名义上却说是自己的梯己,此时此刻,谁都怕自己拿得少显得寒酸失了体面。 短短三日,俞皇后共筹措白银一百七十万余万两,粮食药材若干,其中还有在贾敏等王妃诰命进宫之前诸位后宫嫔妃所献,从黛玉手中交到元馨公主处的银两也有三十余万两。 大约是忍受不了女流之辈出头,博得圣人称赞不已,百姓感激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