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如海重生_第11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节 (第2/5页)

她戴上。

    黛玉乃是江南水乡人物,天生的钟灵毓秀,在俞皇后及其众人眼中,衣袖滑落,露出的这一段皓腕如玉之润、似绸之柔、若水之透,衬得玉镯莹然生光,剔透无暇,竟不是玉烘托了人,而是人给予玉一份迫人的灵气。

    俞皇后赞叹道:“怪道你乳名叫黛玉,果然是玉一样的人物,这玉也只配你戴,别人都没有这份灵气。今儿既来了,就留在宫里多住些日子,咱们好生亲近些。”

    黛玉见俞皇后和自己母亲年纪相差无几,圆脸杏眸,虽是雍容华贵,浑身上下却透着一团和气,并不显得高高在上,让人不敢逼视,不觉拘谨微减。待得听闻俞皇后此语,黛玉忙笑回道:“娘娘厚爱,本不应辞,然数日后便是长兄大婚之日,实不能久居宫中。”

    她和曾净交情极好,早就盼着迎长嫂进门,自然不能在大哥成婚的当日自己却不在场。

    俞皇后想了想,笑道:“嗳哟,我竟忘记了,小林卿家的好日子就在眼前。”

    不等黛玉开口说话,她又接着道:“无妨,距离你哥哥成亲还有几日呢,你且在宫里住下,你哥哥大婚前两日我再打发人送你回去,也赏些东西贺你哥哥大婚之喜。”

    见黛玉有些犹豫,俞皇后又笑道:“我听恒儿说你因父母之故,极喜爱读书,天底下若说藏书,再没有比宫中更多的了,那些朝中官员编纂的书籍,外面等闲见不得,你难道不想瞧瞧?恒儿从前抄的那些书,不过万中一二。”

    黛玉听到这里,眼睛瞬间亮如天上星辰。

    想到贾敏之怒,恐无林如海在跟前自己受责,说不定还会被贾敏禁足,不允许自己再进藏书阁,而俞皇后口中的那些书实在诱人,黛玉立刻答应下来。

    虽然抄书之举在当世十分出格,大家闺秀不需要才名,而是贤名,但黛玉自恃才高八斗,自小没少随着林如海出门斗诗联对,与人一争长短,实在不想放弃绛珠这个别号及其行事,只好先躲过娘亲的怒气再说。若是在宫里几日,多记下几部书籍传阅民间,那就更妙了。

    俞皇后见状,不觉莞尔。

    她到了这个年纪,闲暇时经常手不释卷,本人也是博览群书,少有人及,况且她秉承父母之教,认为读书可开智、明理、做人,不会把目光胸怀局限于一方天地,所以并不觉得黛玉喜欢读书是一件坏事,事实上她很赞同女孩子读书识字。

    做皇后这么几年,她见过的官家女眷无数,读过很多书的和没读过书的人就是不一样,不仅气度不同,就是见识和胸怀也差之千里,前者心有所忌行事谨慎,后者往往横行无忌却不知已犯国法,言语也较为粗野无礼。虽然说读过书的人也做过不法之事,没读过书的人也有循规蹈矩者,但大部分的女眷就像自己先前所说的那样。

    当然了,不管读过书,还是没读过书,俞皇后最喜欢的还是心思纯正之人,心正、身正、行事正,远比读书与否更为重要。若是读书的人用书上的本事行恶,反倒不如不读书。

    俞皇后第一眼看到黛玉,就知道这个女孩子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而且为人端正。

    见黛玉愿意在宫中小住几日,俞皇后当即打发宫娥太监告知贾敏,并取回黛玉的衣裳。

    虽然贵为皇后,其实俞皇后的日子过得颇为寂寞,等闲难见宫外之人,也不能出宫,她又不愿意和那些嫔妃谈天论地,所以今有黛玉相伴,实是乐事一件。

    对于黛玉进宫一事贾敏并不担忧,她是俞皇后嫡亲的弟媳,将来俞恒夫妇是俞皇后母子等人的依靠,不管怎么说,有俞家才有俞皇后,俞家势盛,俞皇后母子才无人敢欺,能帮衬太子在朝堂上立足行事,俞皇后自然不会为难黛玉,唯独令她恼火的便是黛玉借绛珠之名在外行事,闻得皇后留宿,她便知黛玉怕自己责难,故而答应。

    打点完黛玉的衣裳妆奁等物,在其内又备下打赏的荷包等物,她在宫中少不得要行此事,贾敏亲自检查完,方交到过来的宫娥手中,并派管家媳妇送出。

    林睿等报信取衣裳的宫娥太监离开,咳嗽两声,见贾敏看过来,连忙冲她笑了笑。

    林睿有些心虚,黛玉做这些事情可都是自己和弟弟撺掇的。

    贾敏哼了一声,不满地道:“玉儿虽常出门走动,却不去市井,如何知道外面缺书?那些子以绛珠为名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