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9节 (第2/4页)
远不及林meimei。不过我看着,林兄弟的才华却较我为高,他可比我小好几岁呢,做的文章先生赞不绝口。”连城初进国子监,认得的人虽有几个,却不多,很是得了林智一番相助,两人年纪差好几岁,倒成了好友。 连太太喜上眉梢,道:“你们多多亲近些才好,林家弟兄两个都是有出息的人物。” 观一族之长久,端的看子孙是否长进,哪怕出身贫寒,但是子孙有才能,便能延绵百年富贵。连太太最佩服的便是林家,哪里像自己家,长子平庸,次子纨绔,竟是屡教不改,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仍不见效验。好在他们虽然庸庸碌碌,却有几分眼色,不敢做祸及家族的事情,为今之计,只能盼着幼子和孙儿们长进,担起连家门楣。 连太太给爱女幼子说亲,也是想有一门助力。 连城却是不在意地道:“放心,不必担心我学两个哥哥。我新近在学西洋画,林兄弟说认得一个外国人,单画西洋画,画的人物器具,栩栩如生,和咱们的画法大不相同,改日我去讨教讨教,回来画给母亲jiejie看。” 连太太忙道:“虽说丹青极好,可也别误了读书。” 连城擅长丹青,读书却亦不成,怨不得连太太忧心。 连城眼里闪过一抹愁绪,他知道母亲所忧,然而自己的确不是读书的胚子,便是用了十二分的心思,仍旧不及林智过目不忘的本事,锦绣文章信手拈来,不见半分俗气,只是这些想法不好跟母亲说,便道:“知道了。我去换衣裳,一会子再过来陪母亲和jiejie说话。” 连太太点点头,目送他回房,忧心忡忡地同连尘说道:“你弟弟酷爱书画,却不大爱读书,这可怎么好?瞅着再过几年也未必能考取功名。” 连尘素疼幼弟,劝解道:“自古以来,长幼有序,不管三弟如何出众,最终总不能继承了家业。大哥至今没有功名,三弟若有了,大哥该如何想?大嫂和二嫂又是那样的人物,指不定如何酸言酸语呢!且顺着三弟精研丹青的意思罢,过些年他年纪大了,自然知晓出将入相的好处了。便是三弟依旧不喜欢读书,但是他在丹青一道上极有天赋,胜常人百倍,未必不是一段前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三弟别看年纪小,也是个聪明的。” 出将入相固然是好,然而没有本事的话,即便出仕,也未必长久。连尘私下早同连城说过,知连城心事,只是父母所愿,他们都不好反驳。 连太太长叹一声,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只是你大哥二哥都没有本事,我自然盼着城儿长进,若是做了官儿,也好扶持着两个哥哥和几个侄子,免得将来我和你父亲不在了,家里没有做官的,偌大的家业任人宰割。” 连尘道:“与其如此,不如好生教养几个侄子。” 父母不在了,兄弟自然要分家,分了家,就只为自己打算了,谁管谁筋疼?依她看来,连城这样倒好,他从小到大就不懂得和人斗心眼子,做了官不被人吃了才怪,倒不如娶一房淡泊名利的妻室,挥毫弄墨,比事事帮衬着两个哥哥强。连尘知道父母都想着长子长孙继承宗祧,也想着兄弟相互扶持,所以她心里的这些想法万万不敢透露出来。 和两个哥哥比起来,连尘和连城情分最好,不愿两个只知享受荣华富贵却一无是处的哥哥连累了连城。连城虽然读书不成,但是心地良善,比两个哥哥强了几倍。 她不肯透露心思,连太太自然不会知道,眼下只顾着儿女亲事。她早就打算好了,带着连尘多多地出门应酬,总会有机缘的。他们家和荣国府原没什么瓜葛,但是和林家交好,所以元春出阁的前一日她也带着连尘过去了。 贾敏见了她们母女两个,忙又与她引见昨日未曾见到的几家人。今日一早贾敏打发人给俞老太太送了东西后方来荣国府,只比连太太母女早一步。贾母过寿时黛玉没过来,今日亦不愿意,倒不是记恨宝玉,只是觉得自己她将将小定,一时不好出门,免得碰到宝玉。 贾敏不愿意黛玉登贾家的门,也是这个意思。 贾母不见黛玉,难免有些失望,看到宝玉亦如此,突然一凛,反而庆幸黛玉不来了。黛玉的姿容风度举世无双,宝玉只见一面便念念不忘,若是再见,岂不是惹出事来?他们家可不能和俞家相比。贾母知道宝玉的脾性儿,他不是似贾赦那般好色之人,但他行事坐卧不知避讳,落在闲人眼里便成了罪了,倒不如防患于未然,过些日子就好了。 贾母历经世事,原是极精明的人物,只因素日疼爱宝玉过甚,行事一叶障目,往往失了清明,但在宝玉身上,她却是再敏锐不过了。 所以,贾母只问了黛玉几句,却没再提让黛玉常来的事儿。 如此一来,府中上下因元春出阁热热闹闹的,唯独宝玉闷闷不乐,偏生不好到堂客中去,又不喜见官客,只得在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