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9节 (第7/9页)
水军之力孤便可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曹刘孙三人横扫!如此些许小险又怎在心上?孤不是曹孟德与袁本初,自起兵以来便是亲冒矢石冲锋陷阵,谁敢狂言伤我?再者孤亲领白虎玄武二军与公明策应,真若有失子龙敬方子义亦是可与救援,这险要之处便要少却极多,实为眼下最善之策!孤若不提此法,文和士元元直等辈便算心有所想亦不会提及,既如此便还是由孤一言而决!” 似这般的长篇大论刘毅已然很久不曾为之,今日战机在手一旦功成便所获极大,他亦然知晓自身安危在群臣之中的分量,就算有人与他一般想法也定是不敢提出,兖州之战按照这样的情势发展下去一旦燕军获胜就不单单是眼前的胜利,恐怕至少能缩短他一统天下的进程数年,如此他来个一言堂冒些风险便绝对是物有所值的事情,有白虎玄武亲卫三营在手,就算被刘备围困他亦可坐守到援军来援,冒一定的风险就能取得及其丰厚的回报如何看他都应该如此断然行之。 “大王之言嘉以为然,不过此去定要跟随身边。”短暂的沉默之后还是郭嘉先行出言,他的天性之中本就有着与刘毅极为相似的一面,前番与燕王一般过于求稳导致战局初始发展并不太过顺利已然是颇为自责,这一次良机就放在眼前掌控得当风险亦会被压制到最低,豪情顿生之下当日奔狼一战之风重又回到心间,很是决然的言道。 “不可,孤去后此处不可无奉孝坐镇,铁骑营乃我军最大优势与机动所在,有奉孝在孤才可放心而去,还需速速作书与文和士元公明,军情如火,孤此番也要破一回例了!”刘毅接言极快,铁骑营绝不能没有统一的指挥,在座之中除他之外就唯有郭嘉有这个威望,二人尽去一旦陈留之处生变对燕军而言亦是得不偿失!对付诸葛亮有贾诩凤雏联手有何惧之?刘毅是很少会越级对麾下做出指令的,但眼前军情却让他不得不如此为之,通过庞统给麴义下令必定会耽搁时日! “诺,嘉这便作书与文和士元备叙此事,大王此去还需时时以自身为念,绝不可亲上战阵,事若可为便为之,若稍有不可为定要及时而退!”刘毅一旦下定决心无人可以更改他的决定,郭嘉心中亦知铁骑营在此战之中起到的中枢作用,当下也不再犹豫正色应道! 而就在众人商议军情的当口,庐江附近的江面之上却是战船往来穿梭如织,不知刘备最终与周瑜达成了何种协议,扬州军大军渡江之举已然成了现实!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抢占先机 身在沛国的烈火军接到燕王军令,麴义立刻下令三军起行日夜兼程赶往鲁国之处,青州之战后他在此休整已然有将近一月,相比起龙骧军还要担负徐南一带的占领与六合水寨的防卫烈火军相对很是清闲!不过在大战之时清闲二字对麴义这般的战将而言更像是一种折磨,从燕王亲自传来的军令之中他感觉到了此行之中的不凡,于文则,青州让你侥幸逃脱,此番在鲁国之处烈火军定要让汝插翅难飞! 这沛国之处便在徐州兖州之交,因此麴义收到燕王的军令还在贾诩庞统等人之前,直到烈火军大军整军出发,徐城之处才接到了兖州传来的急信。这在刘毅多年的战阵生涯之中可说绝无仅有,也正是因此此举并未引起贾诩庞统徐庶等人的不快,燕王如此行之一定有必要为此的原因,他们只会去深入分析形势以补刘毅思虑不周全之处。 “士元,自你提出徐扬会战之想后,燕王亦是勇猛精进,此番调麴义将军烈火军西向,乃毕其功于一役之法,但以眼下形势观之亦非不可取之道,若是cao控得当我军当大有成功机会,我等为人臣者当为大王尽忠竭智才是,呵呵孤身领军前往相迎,燕王还是一般如前,横竖志才不在此间,我等却没有其那份刚谏了。”徐城郊外燕军帅帐之中贾诩、庞统、徐庶、裴元绍、周仓等几人尽在,文和手中拿着刘毅亲笔之书,士元案上则放着方刚才收到的刘备扬州军渡江之军情通报,以往大战之中刘毅向来不会干预一方主将的临阵指挥,这一次事出例外身为老臣,贾文和这番出言也是希望凤雏徐庶不要心存芥蒂。 毒士贾诩向来眼光精准大局观极强,该稳时能稳得住,该出手时亦绝不会含糊,当年为了不开启战端过多损耗燕军兵力他甚至敢于抗刘毅进击青州之命,事后朗生还对此赞赏不以,称贾诩有大担当也!今次大战他的态度显然是与燕王一致,风险会有可战机亦是难求,这个险值得冒!况且看刘毅的态度除非戏志才亲身在此否则谁也难以劝住燕王,既然如此,他还不如与凤雏徐庶等人尽力为大王所谋。 “以一己之力独战南方三雄,燕王之心胸气度令人钦佩,此番来信之中亦是说的清楚,眼前战机稍纵即逝,正是为上者杀伐决断之时,大王能够如此统心中只有赞赏之意,绝无其余二念。刘玄德一旦渡过大江想必首取多是鲁国之处,豫州一线畅通无阻,扬州军十万人马假如全速行军六至七日就可到达,燕王传信之时便言趁夜快马而来,我等如今亦要立刻前往沛国再做计较。”贾诩言中之意庞统一听即明,此次燕王得他献计之后不仅全力给予支持,还额外给他调集了更多的力量,这份信任与倚重让士元心中很是感动,身为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