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国_第23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2节 (第8/8页)

文明古国刘毅最大的记忆就是它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第一阶层被称为婆罗门,其余就记不太清了!让西域使团前往印度,刘毅最大的目的就在尽快的引进一种汉朝还没有的作物,那便是棉花,较之如今大汉所用的木棉与蚕丝,棉花显然有着重量与御寒性的双重优势,是可以当做战略物资来使用的,且这个文明古国应该还有着不少的积累。

    他在言语之中数次提起过天竺,虽然使团所过之处并没有出现以此为名的国家但其等级划分与佛教的兴盛却与燕王所言别无二致,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以天竺来称呼这块地区,刘毅再一次用后世的见识影响了历史!这个贵霜帝国并非印度本土所建,乃是大月氏入侵之后建立起的强大国家,不光是他们,安息、希腊、罗马人都在今天的印度境内建立起了自己的领地,倒与此时大汉的纷争有些相似,当然这些详情刘毅实现并不知晓,正是西域使团的归来才让他对大汉的邻国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此处可算得上是几大文明的汇聚之所了。

    贵霜帝国虽然强大,可也没有到足以一统全境的地步,早在东汉之时他们与汉朝就有了不少的来往,知道在自己的东方有着一个强大富足的国家,而在黄慎等人的精心介绍之下他们对如今的大汉也有了较为明朗的认识,燕王刘毅这个名字不光响遍西域,更在此地为许多贵族所得知!如今的国王腻色伽五世也是颇有雄才大略,见到汉朝使团带来的许多精美物品与那些精锐士卒的武力之后,一个结好大汉借其力一统领土的想法便产生了,如此联姻也就成了最好的办法!

    说起大汉的武力就不得不提西域使团之中的另外一人,那便是二将军夫人王欣然的兄长,剑术能与第一神剑王越相提并论的聂离,在贵霜帝国的都城那尔,聂离凭借手中一根铁竿连败各地勇士九十七人,成了当时最为轰动的新闻之一,一时间不知多少孔武有力之士前来挑战,其中各个种族皆有,安息罗马的勇士亦不在少数!

    聂离身长八尺,与大汉之中算得上是身材魁梧之辈,但很多的安息与罗马勇士却要比他足足高出一头,身躯看上去亦要强壮许多,有些人整个就是用肌rou堆砌出来的,令人望而生畏!后来聂离回到大汉见到涙无痕就颇为感慨,当日要是这个巨汉在更能扬我大汉声威!在技击之中,强壮的身体只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格斗技巧也要占到很大的比重,聂离便是用它神出鬼没的剑法让这些以武勇自负之辈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大汉的武学,很少有人能在他手下支撑三十招开外!

    本来此事只不过是一时意气之争,以聂离的武艺修养并不愿长此以往,倒是王甫与黄慎二人觉得这是最好的宣扬大汉声威之法,一力劝说之下聂离才继续坚持下去,结果也正如二人所预期,在连胜九十七场耗时两月之后,贵霜帝国及其周边的国家都知道了那尔来了一个东方国度的神奇高手,那些平日里不可一世的战士武者没有一个能在他的面前战而胜之,其后刘毅闻听此事对聂离在域外扬大汉之威的做法极为赞赏推许,并专门授意朝廷拟定旨意将之尊为宫廷剑师!

    第八百九十章 缇娜公主

    王甫的风度翩翩,黄慎、班子明的博闻广记再加上聂离表现出的超级武力,让贵霜帝国与其周边的一些国家都对大汉有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后者的连胜九十七场的记录恐怕在很长时间之内都不会被打破,冷兵器时代人们对强大的武力是相当崇拜的。如果说聂离的剑法让域外之人见识到了大汉的尖端武力的话,随行近卫营士卒的表现就让他们知道了天下还有这般严谨奇妙的战阵!抛开个人的战力,五十名近卫营士卒在对战之中足以击败任何国家倍于自己的敌军,可说在战阵研究之上,此时的大汉是可傲然立于整个世界的巅峰的!

    这才是腓烈末三世想要与大汉交好的真正原因,一个人再如何强也不可能面对千军万马,但军队就不一般了,这支五十人的汉军所表现出的战斗力与团队精神及种种精妙的阵型都令他心动不已,听那副使黄谨之言及这般军队大汉燕王刘毅手下有数十万之多,腓烈末对此不尽相信,如此强军别说几十万,有十万就足够他横扫四方了!与几位汉朝使者接触下来他也能感受到那种泱泱大国的君子气度,这样的国家若能引之为援对自己的霸业将会有难以估量的好处!

    公主下嫁在贵霜帝国不是小事,本来最有资格的就是横扫诸国勇士的聂离,这样的武者足以让所有人闭嘴,但显然聂大侠的年龄大了一些且根本无心于此,而一表人才、谈吐不凡,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黄慎就进入了腓烈末的视线,从几次的交流之中他就能看出这个年轻人在汉朝使团之中所处的地位,亦是颇为欣赏他的风度人才。

    在此次的西域使团之中,黄慎绝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不单单因为他是大公子刘桓的心腹且还有燕王刘毅的信任,数万里的行程多有风险危机之时,正是此人的决定与筹谋让使团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地位加上实力,黄谨之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威望!而能够被刘毅定为西域使团的团长,王甫绝不是用来做门面的,对于燕王在此行之中寄托的厚望他是心知肚明,对于这样的美事亦是乐见其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