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3节 (第8/9页)
一,整个过程都是由刘云或是郭嘉亲自把关的,这些孤儿之中最大的已经有十六岁,其余也都在十三岁到十五岁之间,可想而知当两三年后他们正是加入天耳的时候,作为燕王耳目的这个组织会有何种程度的力量增长,他们之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会被派往南方潜伏下来,平时绝不会加以唤醒,只是在关键的时刻才会发挥他们的力量,这将是刘毅一招隐藏的杀手! 在战阵之上朗生对自己的要求向来是事无巨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如今在各个领域也都是一般,他要注重每一件事情的效率,因为这些对他日后的成败都会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天耳他是寄予厚望的,当然也包括新兴的参谋组织天狼,两年方略对于刘毅而言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修养生息,亦是他在各方面完善自己的一个过程,而当他在各个重要领域将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他的优势就是无法动摇的!一统天下不仅仅是目的,它的整个过程也必须是完美的! 第七百四十三章 建昌之盟 相比于曹cao的受困巴西,此时兵临定周城下的孙策周瑜显然要顺利很多,不过在三雄之中,此时最为志得意满的却还是扬州刘备,关羽、张飞以及黄忠三路大军齐发,一一拿下了建昌、建成与南城三处,且在与山越军的交战交战之中几员大将都贯彻了主公与军师之前定下的方略,那便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这句话的始作俑者便是被刘备认为言过其实的马谡马幼常,而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诸葛亮用之与南蛮孟获之处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此后他待马谡更是不同寻常,甚至视为亲子,可惜街亭一却让马幼长成了一个可以与赵括相提并论的人物,孔明追思先帝之明的同时亦不得不为了明证军法而挥泪斩之! 以后世的观点来看,马谡是在错误的时候被诸葛亮用在了错误的地方,他本就是一个纯参谋型的人才,用之以出谋划策,制定战略战术才是发挥其所长的最佳位置,但统军大将却是他不能担当的。也许诸葛亮对马谡的运用有着历练他的意思,可最后的代价却是难以承受的,那不仅仅是马幼常一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蜀汉的悲剧! 如今号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马良尚且年幼,马谡自然也不会投效在刘备军中,但诸葛亮所提出的这个战略却与另一个时空之中的马谡不谋而合,对付异族这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法,刘毅之与乌桓匈奴虽未明言可观其用兵设谋也都是体现了这一宗旨!郭嘉当年前往长安会见马腾更是明确的说出了此语,只是马腾虽是照此施为却尚嫌不够彻底,否则纵有司马懿之谋怕韩遂想要做反也非易事。 关羽生擒建昌宗帅王定,张飞则是设伏拿了建成宗帅代宇,皆是以礼相待并未有任何的恶言相向,而之后刘备与诸葛亮的到来更是合作无间的将此二人尽数收服并以代宇为使者前往庐陵相见如今山越之中势力最为强盛的宗帅群丹,请其派出使者来与刘使君共商相处之道,为了表示扬州刺史的诚意,关张黄三路大军都在得胜之后停下了进攻的脚步,而副军师陈登陈*元龙更是随着代宇亲自前往庐陵。 三国之中刘毅最为看重的双雄便是曹cao与刘备,而前者无论是用兵还是谋略都要胜过后者,刘备唯一能与曹cao相抗的便是识人用人的眼光,在此处二人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曹孟德求贤若渴,但在真正决策之时却是“假众人、真主张。”他所决定的事情往往都是自己在心中谋划已定的了,只不过借用旁人的口舌说出,倘若与他意见相左他便不会加以采纳,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赤壁之战之中及其后! 在刘毅看来,曹cao骨子里还是一个极为自傲之人,当然他也有着骄傲的本钱,但个人的信心一旦膨胀起来就会让他难以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恐怕在孟德的心中,永远都是自己的想法才是最为准确的,这在他势力尚弱之时还能加以抑制,可在其逐渐位高权重之后它的害处就明显的体现出来了,贾诩的两条意见未被他采用便是明证,就算在演义之中当程昱质疑黄盖投降的诚意之时,曹cao反而费了很大的唇舌加以解释,看似他的所见高人一等却不知已经陷入了周瑜的算计之中!而程昱等人的不再进言很可能便与他们了解曹cao的性格有关! 曹cao的麾下不乏谋臣勇将,却是少了一个像戏志才田丰这般刚直的诤臣,没有人会在他的面前拼死坚持自己的主张,这对一向有爱才之名的曹cao而言无疑是一种悲剧,天生多疑的性格造就了这个乱世jian雄,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他终究难以一统天下,憾甚! 论雄才大略刘备显然不及曹cao,不过在汉末群雄之中他也算是了得的人物。而说起知人善用人尽其才他却还要在宿敌之上,诸葛亮、法正、庞统、魏延都在刘备的手下得到了重用,而他能够给予麾下大才的信任还要远远胜过曹cao,且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孟德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就是大汉宗亲的身份,这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