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国_第19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1节 (第3/7页)

是各种将军了”。一开始刘毅曾经有过设想推行后世的军制,但没有几天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此时的军制已经是极为完备了,无谓去做多余的改革,而在所有的军职之中,校尉则是承上启下且手握实权的中坚力量,按此编制算上通信营、医疗营等等辅助兵种,一个校尉手中可以指挥的人马便有五千之众,战时有可能还会更多,而高览在司州之战中一军三千人马那是因为虎卫营一直未能满编!

    在刘毅此次的整军方略之中,作为步军主力的八军满编为六万人,也就是十二军,这些校尉的地位可想而知,士卒们想要通过积累战功升到这个职级除了英勇善战之外还必有有着深厚的军事知识与极其丰富的实战经验,,那些军事知识从何处而来?幽州武院便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途径,倘若武院的考核不过关,这个职级便升不上去!

    随着权势的不断提升与领地的不断扩大,刘毅在这一点上卡的极严,现在便连什长升任队长都需要经历一定的考核,一支军队的强大在兵更在将,一个勇猛兼备的战将往往可以带出一大队精兵,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刘毅麾下数十万大军之中,似徐晃张合、张辽高顺等等这样的将才毕竟是少数,他就更要通过书院的培训去增强军中将校的能力,这一点在幽州军中已经得到了体现。

    用张合的虎卫军为例子,全军十二个领军校尉人人识字都要过两千,且能自己书写战报组织麾下进行战情分析,当然此外还有战功阅历等等,这些都是硬标准,达不到的话就不要在这个位置上待着,在这里刘毅十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他希望自己麾下的中坚力量都可以文武双全,而以幽州武院现在的力量也有能力去做到这一点。

    无疑经过几年的军中改造效果是极为明显的,现在不只是校尉,便是那些司马与屯长其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能详细阅读军中的军情通要,这对指令的传达与对士卒的再教育都是有着莫大好处的,在刘郎纸出现之后便更是如此,当然那些校尉乃至屯长在cao练之中除了按照规程之外也会有着自己的经验与方法,此处刘毅不管,只要能练出精兵变成,他要卡的是原则,全民素质暂且不提全军素质提升却是必须!

    而此次的武院培训又是其设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在这段稳固发展的时间之内,刘毅不但要扩军亦要整军,逐步增强各军的战力以利于之后的作战,因此这一次培训的范围扩大到了什长一级,这对幽州武院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组织压力,但在刘毅而言这些辛苦与压力都是值得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花了将近两月的时间写出幽州军要并经过几名军师与众将的商讨整补之后用作此次培训的专项教材,倘若效果在预期之内的话就要择其精要下发全军学习,由各军自行安排!

    读书人十年寒窗为了求取功名,说白了也就是做官,而士卒们浴血拼杀,勤奋cao练自然也想有晋升的门道,这一次的培训就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燕王的军令一下,各军中人都是摩拳擦掌,无不以参加此次培训为荣。考虑到此次培训之时也是各军整补的时期,在人员的选择上采取了轮换制,整个培训过程为期三月,几乎全封闭!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参加这次培训的,就说对什长的要求,首先他必须能够写出自己麾下所有士卒的姓名与籍贯,包括他们的家庭状况,有无婚配等等,连自己属下十几人都不了解的什长在刘毅心中就没有那个资格担当!然后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要能写出至少两次亲身参加战役的体会与心得,这两处有一处不合格便难入武院。

    这些要求乍听起来很是简单,可在汉末之时识字已经是一件颇为了不起的事情了,士卒们则大多数都是文盲,若非刘毅从建军之始就对此处极为重视将读书习字也写入士卒的cao练规程的话,现在的他也不敢用这样的要求去限制那些军中最为基层的军官,在这一点上刘毅带人亲自把关,没有任何情面可讲,哪怕会因此失去一些人才也在所不惜,他早就在军中打下了基础,做不到只能证明他们没有学习。

    好在此次的结果是令刘毅欣慰的,幽州军参加考核的什长之中过八成的人员都可以做到这一点,此乃他多年治军的一处体现,当然那些字迹丑陋也罢,词难达意也罢,只要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刘毅会尽量的去放宽这些方面的标准,因为那的确是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的。

    此次之事从北平集会之后开始筹备到各处人员全部确定花了将近两月的时间,这已经是极高的效率了,恐怕也只有幽州军可以做到这一点。按照具体的统计数字,参加培训的有校尉五十人,司马三百人零七人,军候一千一百一十三人,屯长一千四百六十七人,队长一千五百人,什长则有三千,总共人数在七千上下,涵盖了刘毅军中从上到下几乎所有军职,可说是幽州军史上的空前盛会!

    如此多的人数需要的师资力量显然也是极大,不提刘毅与极为军师连同众将,他亲卫营的教导营全部上阵,武院之中的教授也一个不缺,这些教授基础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