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5节 (第3/7页)
的,路过洛阳之时特地要在此处盘桓几日,原因无他,洛阳集市颇为繁荣,更重要的是他想拜见一下张虎。 玉儿乃是刘毅今世第一个女人,又和他相识与微末之时,刘毅待她自与旁人不同,张海夫妇心中深知,况且刘家的大公子刘桓便是玉儿亲出,想让张家的家业长久下去,现在就要打好基础。张虎身为玉儿的长兄,又是刘毅手下最炙手可热的谋臣,如今想结识他的人便如过江之卿,便在三国乱世,这些官员也不是天天想着打仗的,正常的生活与人情过往是不可或缺的,只是平常张虎自重身份,为了meimei着想除了公事之外他很少与主公的亲属发生联系,也为避嫌之举。 圣人云,饱暖思yin欲,张海从一个市井之徒变成现在腰缠万贯颇有地位的富商也不会例外,说起来他是刘毅的娘舅,可也不过只大了朗生七八岁,称得上是方当盛年,与北平城中便以无嗣为名纳了四房妾侍,这还是张氏告诫他刘大人亦只不过六房他才有所收敛,不过平日外间这些风流韵事也是少不了的,尚幸他对发妻倒是极好,且毕竟膝下无儿,无论是刘母还是张氏都对他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洛阳青楼向来甲于天下,当年闭月阁之名传遍大汉诸州,便像曹cao袁绍这样的名门子弟也经常光顾,四大花魁更是声名远播。后东都火劫洛阳衰败,经张虎整治重又兴盛,这闭月阁再度开了起来,此时它的名声更为响亮,要知四大花魁之中有三人都被骠骑将军刘毅收入了房中,有没有去过闭月阁也成了当时人们互相攀比的一个话题。 这样的知名场所张海当然不会放弃,一到洛阳他便去了此间,现在新的四大花魁也已产生,阁前更是每日门庭若市,多有人重金难得求之一会。虽然月阁之中除了四大花魁之外其余女子也俱是极为出色,可张海自恃身份点明便要其中一人伺候,并因此与城中一世家公子产生了冲突,言语不合之下双方在阁外大打出手,张海伴当之中高手不少,可那公子亦是本地的地头蛇,各不相让自然两败俱伤。 此番动静极大,热闹的人更是众多,不多时巡城的衙役便赶来将其一起拿到了府衙之中,此时的洛阳令名为李凡,乃是幽州书院第一批毕业的学子,经过几年地方的为官得到张虎的器重才将他任命于此,此人颇有治政之能,洛阳的治安在他打理下也极有效率,无论何人只要触犯规条,衙门拿起人来时不会有一丝情面的。 不过人情自古以来就是官场的一大特色,纵使刘毅一再强调清明吏治也不能杜绝其中的一些规则,这似乎已经是一个规律,明初之时朱元璋以无比残酷的手段对付违法的官员可依然收效甚微,有些事情绝非一两个人的力量就能改变的,当然说起吏治,刘毅治下比之大汉其余诸州可要好的多了,百姓的利益也能得到基本的保障。 今日拿到府中的这两人便让李凡大废脑筋,不是说二人不伏法,按律该有处罚他们都认,只是要争个上下高低,况且两人的身份也很特殊,一个是司州治中张济的子侄,张家可是洛阳首屈一指的世家,而另一个更为了得,竟是骠骑将军刘毅的舅父,所有的证据方面当然是对地头蛇张家有利,可李凡也不能轻下论断,思量再三他还是将此事上报了张虎,这才有了书房中子才嘱咐乌戈的一幕。 第四百四十一章 官场之事 对于吏治后世的刘毅还真花时间研究过,得出的结论是高薪养廉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是做官还要让家人温饱不继的话恐怕这个世上也没人愿意做这个角色,一旦地位提升,收入提升配合以严格的法纪,那么在受到诱惑的时候他的顾虑就会更多,就像幽州军的军饷为大汉诸州之冠,还有着与之相应的家属种种地位上的优待,当兵就成了很多青壮的选择,对军法也会显得极为敬畏,因为触犯军法会让他们失去军人的身份。当然这样的方法也会造成很多的问题,但毕竟收益要大于损害,观后世很多发达国家的作法莫不如是。 身处乱世,在军制上刘毅几乎可以做到一言九鼎,吏治上就未必如此了,很多祖法便是他也难以更改,倒不是说做不到或是没有魄力去做,而是值不值得,树敌太多是谁也不愿见到的局面。因此很多时候不得不采取变通或是酒瓶新酒的手法,就比如官员的俸禄,想要大幅提升并不现实,却可以通过各种名目的优待达到同样的效果,最终的目的自然是让所有的官员可以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分。 监察制度亦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但他的施行有一个前提,这个监察组织必须是相对独立的,否则时间一长便会流于形式。在刘毅属领中,除了打探军情之外,官员的监察也是由天耳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