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9节 (第2/2页)
安慰好了人,问题却还摆在那,宜悠坐在窗边,托腮继续想着。 该怎么办才好? 李氏出去蒸包子,刘mama悄悄走进来,小声说道:“小姐,我打听出来一点事。” “什么事?” “就是小姐说的那家绣坊,确实是寡母领着幼女。这些年不是没人想过去买,可掌管绣坊的夫人却是如何都不同意。” “哦,这是为何?” “老奴还没打听出来。” 宜悠耷拉下眼皮,没打听出来有什么用。见刘mama立在前面神色惴惴的,她也不想多做为难。 “时日毕竟太短,你妈能知道这些也不容易。我也不是那刻薄的,看把你吓得,‘老奴’都出来了。” “我这人就是藏不住话,不过小姐,我已经拜托隔壁五谷斋的伙计明远多留心,这事应该不难。” “五谷斋?” “恩,开张那日小姐不还送过饼屋?明远一听是咱们家,答应的可痛快。” 宜悠若有所思,挥挥手道:“刘mama你先去跟娘那边。” 待刘mama退下后,她却想起初五那日五谷斋开业时,常爷所提之事。他要根据时令季节,前往大江南北采购新鲜食材。 此事听起来荒谬,可她却知,十月云州已是寒冬腊月之时,最南边的琼州稻米正值丰收。连稻米都有,那会不会有别的?地窖里存放的东西,再新鲜也比不过新成熟采摘的。 “暂且试试,再不济,还有萝卜、白菜和rou可以熬过一冬。” ** 这样定下来,她便去找李氏说。 这会已是日落,李氏正忙着将包子入锅。听她说完后,她却是罕见的没有立刻应下。 “二丫,方才我们说黑炭,你可知这黑炭在西北开采出来,价值几何?” 宜悠两眼一抹黑,这种无关紧要的事,她从来未曾多做关注。 “西北那边,只要当地屯户费工开出来自用,朝廷分文不取。” “这……” “但是途径千里到达云州,最贵的时候,此物价比米面。这些年朝廷安定,黑炭价格稍降,一斤麦子可换两斤。” 怎么会这么高?宜悠下意识的问道:“娘,那银炭呢?” “那娘不清楚,不过娘曾听说,那种表面发光的银炭,价等铜钱。” “若是烧出来的火带香味的呢?” 李氏点点她的脑袋:“哪来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念头,那些东西,不是咱们这种人家现在可以碰的。” 宜悠仔细合计着,路途遥远所费定不菲,不过稍作迟疑后她便是坚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