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节 (第3/3页)
临:“殿阁大学士杨严呀!你刚来天京,不了解宫里的事也正常,杨严是先帝托孤的重臣,权倾朝野。不过他有个对手,就是总管太监刘行淞,刘公公自小看着陛下长大,陛下对他十分依赖。” 姜小乙顿了顿:“那跟公孙阔有什么关系?” 李临:“这你就不懂了,杨严暗地里在查刘行淞贪污税银的案子,查到公孙德头上,正好公孙阔犯了事,他就想以此相威胁,让公孙德拿出点证据来。”说着,他叹了口气,感慨道:“其实我们大人有时确实有点死脑筋,杨严就是看准他一定秉公办案,不会滥用私刑,所以才让他去抓人。现在好了,被绊住了吧,刑部那些乌龟王八蛋只听杨严的话,怎么催都不定案。现在大人正跟那些老东西周旋呢,你就别去烦他了。” 姜小乙道:“原来如此……” 李临见其情绪低落,胳膊搭到她肩膀上,安慰道:“我知你心里不好受,但进了京,尤其还是进了宫,这些事你早晚得适应的。放心吧,恶心恶心就习惯了。” 其实姜小乙不是没有想过今日情形,当初在采金楼前,她就提醒过肖宗镜没准要白忙一场。 想想他当日誓言,何等心酸讽刺。 李临想起什么,压低声音提醒道:“这些消息你可别往外说啊,这都是机密!” 姜小乙斜眼瞄他。 李临:“刘行淞贪污税银的消息是我从江存书那偷偷听来的,我是瞧你有眼缘,这才告诉你,你可别出卖我!” 姜小乙拍拍胸口道:“放心,我嘴最严了。” 虽然只来了几天,但姜小乙思绪活络,又好交朋友,聊来聊去,多少摸清了点侍卫营的门路。 整个侍卫营编内大概千余人,大部分负责天京城的防备任务,少部分轮换宫内执勤,不过也都住在皇宫外。 常驻在宫内的,除了肖宗镜,谢瑾,徐怀安外,就是江存书,周寅,和李临这三人。其中,江存书负责案宗文书,每天将下面人得到的消息整理起来,工作的地方就在内院那间狭小的东厢房里。而周寅主要负责守备调度。皇城侍卫分两批人,一批是侍卫营,一批是禁军。 李临负责什么她还没有搞清楚,只觉得他这也去,那也去,哪需要用人他就往哪跑。 这些人里,属李临最为活泼,也最为碎嘴,性格与她最合得来。 李临同她说完这些就出去了,营内再次只剩她一人,坐在杏树下百无聊赖晒太阳。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 这日傍晚,天忽然阴沉起来,冷风阵阵。 “要下雨了!”练武场上有人叫道,“把兵器库的门窗都关上!” 姜小乙窝在榻上,今日正好刮西风,雨不朝她房间里吹,她索性开着窗户,欣赏雨景。炕几上放着一壶茶,是李临给她的。前不久他带人抄了一个户部官员的家,抄出不少好茶叶,他知侍卫营不少人都喜欢喝茶,就偷偷留下了点。 想想上个月还在齐州吃糠咽菜东躲西藏,现下则潇洒地躺在皇宫的床榻上,喝着热茶,听着秋雨,不禁令人感叹世事之难料。 姜小乙翘着腿,哼唱起老家闽州的小曲来。 “画宫眉,细细长,芙蓉出水斗新妆……” 突然间,屋外亮起一道闪电,而后猛然一声响雷。距离极近,炸得姜小乙脑袋一昏。紧接着又一道闪电,劈出门口一道漆黑的鬼影。“呀!”姜小乙吓得手一抖,热茶洒了,烫得她一跳而起。 “呼呼!” 她连吹了几下,再抬头看。 这次她看清了,那不是鬼影,而是已经淋透了的肖宗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