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晋江5.5万收藏)_第19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1节 (第2/3页)

算了?

    武将们不安,文臣同样不安。

    文渊阁内的解缙等人都是心中惴惴,杨荣和杨士奇也无法继续置身事外。

    众人都在猜测,天子到底想做什么。

    莫非李景隆等人是行刺案件的主使?

    没有理由啊。

    建文朝已经过去,朱棣坐稳了皇位,这个时候谋划行刺,脑袋进水了?何况建文帝进了皇陵,他的几个弟弟也被贬为庶人,送到中都看守,刺杀成功又有何用?

    想不明白,当真是想不明白。

    或许是认为朝臣们的脑袋还不够大,朱棣很宽又放出两个惊雷。

    敕谕代王傲狼悖慢,上违祖训,下虐军民,无君无兄,大逆不道,革其三护卫,只给校尉三十人随从。

    敕谷王贪虐残暴,擅兴土木,疲劳军民,加征赋税,使民怨沸腾,同革其护卫,令居王府思过。

    同时,严令官属有司,自今起,非得上命,王府不许擅役一军一民,敛一钱一物,违者重罚。

    处置了代王和谷王,朱棣又下旨封朱盘烒为宁王世子,赏银加禄。同时册封的还有周王世子和岷王世子。

    打一棒子,给颗甜枣。揍一批拉一批,永乐帝用得相当纯熟。

    至此,行刺案的主谋仍未浮出水面,但从天子连番的动作不难看出些许蛛丝马迹、

    建文旧臣,藩王,外戚。

    想得深一些,不免心惊。

    朱高炽身居文华殿,闭门不出,连解缙等人也不见。除给朱棣的请安奏表,对朝政问也不问。即使有朝臣找上门,也会第一时间封存,如实写上奏表送往北平。

    世子妃被拘在文华殿中多日,直到以沐昕为驸马都尉,尚常宁公主的旨意下达,才被徐皇后召去说话。

    期间,耿炳文上疏,请除爵。平安和盛庸同样上疏乞骸骨。

    李景隆没有上疏陈情,也没表示委屈,曹国公到底硬汉一回,绝食了。

    消息传到北平,朱棣都十分惊讶。

    十天过去,在旁人以为曹国公府要准备白事时,李景隆依旧活得好好的,继续绝食中。

    接到锦衣卫的奏报,朱棣直接气笑了。

    “传朕旨意,让杨铎把人撤走。也给曹国公带句话,饿不死就别饿着了、”

    “遵旨。”

    郑和应诺,退了出去。

    朱棣拿起后都御史陈瑛弹劾盛庸的奏疏,沉思良久,终究还是放到了一边。

    这次刺杀提醒了朱棣,现在还不是放心的时候,得不到最终的答案,永远无法高枕无忧。

    派出锦衣卫,为的是挖出潜藏在京中的建文余党,不是为了将建文朝的武将一网打尽。

    八月丙子,行刺天子的杜平被判凌迟,夷三族。杜平的家人,族人,依户籍名册被押入大牢,待秋后处决。一同被处置的,还有同杜平“过从甚密”的十数人。

    锦衣卫的办事能力非同一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同杜平有过关联的人全部被挖了出来,其中就有孟清海。

    孟清和被下刑部大牢的消息传回孟家屯,族人都是担忧不已。即便孟虎和孟清江打探消息,又有沈瑄派人带话,众人也不能放心。

    孟王氏整日以泪洗面,孟重九急得嘴边起了一圈燎泡。

    迟迟不见孟清和被放出来,族人心中多少都有了不好的猜测。有担心孟清和性命的,也有埋怨孟清和带累旁人的。甚至有人说,不如趁孟清和罪名未下,将其除族,还能保住一族人的性命。

    族长不能压服,埋怨的声音越来越大。孟重九等族老当机立断,召集族人,厉声言道,谁敢再动这样的心思,立刻开祠堂,将其一家从族谱中划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