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孤家寡人_第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节 (第5/6页)

一样做得很好,得了好东西,就献给自己,那是徒景年做儿子的孝心,高兴还来不及呢!

    承庆帝自己也颇为喜欢这种晶莹剔透的玻璃,中国其实很早就有玻璃制造的技术,一般叫做琉璃,药玉,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都是有色的玻璃,不够剔透,甚至因为战乱,有一阵子,玻璃的制造技术几乎失传了很长时间之后才恢复了一些,等到宋朝海贸盛行之后,来自西洋的近乎透明的玻璃自然要比国内哪些比较浑浊的玻璃更让人喜欢,只是西洋的玻璃制品一般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加上玻璃是易碎品,运输不易,而且哪些来自西洋的商人也要追逐利润,因此,这些外来的玻璃价格非常高,自然,能买得起的人也就非常少了。

    宫里也有玻璃制品,但是多半是玻璃镜,还有一些玻璃的杯子,但是都是西洋来的那种高脚杯,根本不符合中原的审美,因此很少有人用。结果这回,徒景年的庄子上折腾出来的玻璃,在各个方面都完胜,因此,很快内务府便给那边下了一堆的单子,而一些相对廉价的玻璃器皿还有摆件甚至是玻璃做的首饰很快也出现在了市面上。

    东宫的库房算是财源广进,徒景年又叫下面做了些玻璃酒器还有寓意比较好的玻璃盆景,当做三节两寿的礼物,送给了东宫的那些太傅少傅左右庶子以及詹事府的一干属官,然后又各送了一套应景的给了苏家和曹家,至于其他的,暂时跟徒景年没关系。

    不过,哪怕是这些,已经给徒景年带来了一些好名声,这会儿承庆帝的一腔父爱还都在徒景年身上,因此,在给亲近信任的臣子赏赐的时候,难免要带上徒景年两句,设宴的时候,专门将那十二花神杯还有玻璃屏风摆出来,各种显摆,而东宫那些先生也觉得徒景年颇为尊师重道,自然,虽说徒景年这个太子平常压根捞不到刷存在感的机会,但是,这些人在外面可是颇有声名的。

    承庆帝做皇子的时候,有一次白龙鱼服,结果行踪泄露,遭遇了刺杀,差点就送掉半条命,饶是如此,还是受了伤,好在并不严重,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从那以后,承庆帝便不再有微服私访的习惯,即便想要出宫,身边也是明里暗里带着诸多护卫。

    这次正值休沐日,之前徒景年死缠烂打,磨着要出宫玩,承庆帝想想徒景年生在宫中,几乎就没有真正出过宫,就算是上次出城郊迎凯旋的将士,一路上也早就清过道,又是一直用着太子的仪仗,坐在专门的辇车里面,压根看不到外面怎么回事,因此,承庆帝便许诺,这次休沐日就带徒景年出宫玩。

    大晋的早朝制度并不像明清的时候那般变态,时间并不算早,一般就是辰时之后才开始,这年头一般也没什么夜生活,毕竟没有电灯,再多的蜡烛提供的照明也就那个样,大家多半早睡早起,辰时也就是七点到九点一般也就很是不早了。休沐日没有早朝,前一天的时候,徒景年就宿在了大明宫,卯时一刻的时候就被叫醒了,洗漱更衣之后,用过了早点差不多也就是卯时三刻了。

    应该庆幸,如今宫中没有什么长辈,比如说太后什么的,少去了晨昏定省的步骤,因此,用过早膳,就可以出宫了。

    承庆帝看着一向小大人一样很是自持的徒景年扒着车窗看着路边的人还有建筑,不由失笑,还是个孩子呢,不过,他登基之前就住在外面的王府,对宫外却是比较了解的,因此,便笑道:“阿鲤,现在还没有出皇城呢,能有什么好看的,等一会儿到了内城,爹带你好好见识一下!”

    承庆帝虽说答应带徒景年出来玩,但是,却仅限在内城,这边住的人非富即贵,治安自然不错,至于外城住的就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承庆帝哪怕自觉关心民生疾苦,却不会随意往那些地方去的,毕竟,那种地方,三教九流的人混杂,安全上未免有些不那么可靠。而且,长安的东市西市都在内城里面,足够让徒景年见识一番了。

    ☆、第 23 章

    距离皇城比较近的多半是勋贵人家,开国百年,勋贵们其实多半已经没落了,如今当家的多半是当年那些开国元勋的第三辈乃至第四辈的人,主要还是跟着太宗的那一辈,太祖过世的时候,天下还没有真正平定呢,一直到太宗登基差不多二十多年的时候,才算是稳定了如今的疆域,像是当年的四王八公,差不多就是那一辈的人。

    勋贵人家所在的坊市真的是没什么好看的,一路上都是朱红的大门,镇门的石狮子,门口或坐或站的门房,这会儿还早,路上压根没什么人,这些宅子里要采购什么东西,一般寅时左右就要搞定了,要不然,叫家里喜欢吃新鲜菜蔬果品的主人早点吃什么呢。好在这边都是青石铺地,一路上还算平稳,并不颠簸。

    承庆帝倒是对这边挺熟,这会儿便坐在一边,遥指着那些写着什么国公府、侯府之类的牌匾,告诉徒景年哪个是哪家,亏得承庆帝记性很好,很多人家除了一些大朝会还会出面之外,家中压根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