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节 (第2/4页)
吗?” 去好声好气的请苏叶暑假的时候留在北京?罗珊珊肯定做不出来,不过她脑筋一转,就想出了这么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法:陆延不是每次去苏叶老家都打着陪爷爷的旗号吗,我就给你把爷爷接过来,看你还怎么走? 不过苏叶不管那些,虽然陆爷爷留她多住几天,但是苏叶归家心切,下午回寝室拿了行李和机票就回家去了。 大二开始就要学历史的双学位,由于大四要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所以大家都想尽量在大二大三这两年把所有课程修完,苏叶就提前买了一位历史系大四师兄毕业不要的课本,带了几本回家啃。 从苏叶上大学之后,杨牧就开始找工作,起初在一家服装店给人帮忙,后来因为站得久了腿疼,就应聘了小区附近一家商场的会计,苏铭泉给她突击补习了电脑做账之类的会计知识,竟然真的应聘上了,现在朝九晚五还有双休日,工作强度不大,特别舒服。 苏叶到家的时候杨牧还没下班,知道苏叶回来了,下班之后在路上买了苏叶爱吃的栗子和汤包,一打开门,苏叶正穿着家居服躺在沙发上看书呢,高高的翘着腿,电视机还哇啦哇啦的响着。 见杨牧进屋,苏叶忙坐起来,不过还是被杨牧看见:“别躺着看书!——你到底是看书还是看电视呢?浪费电!”杨牧把手里的东西放到餐桌上,苏叶已经闻着汤包的味儿了,赶紧汲着拖鞋踢踏踢踏的走过来用手拿,不出意外的又被杨牧赶去洗手。 因为苏铭泉现在又负责新建商场的一部分工程,所以一直到了晚上七八点才下班,回来之后灰头土脸的赶紧去洗澡换衣服。 现在苏叶是商场的第二大股东,周总对苏铭泉更加放心了,就索性让他时不时的去工地看看,苏铭泉工作负责,着实替周总省了不少心,现在在宾馆和商场拿两份工资,加上杨牧的一千多,两个人的工资也有了六七千,日子过得着实滋润。周末的时候苏铭泉还会带着杨牧去附近的农家乐或者风景区温泉之类的地方玩一玩,反正开车很快就到,花钱也不多。 日子过好了,苏铭泉看着老家的父母还在地里干活心里就不舒服了,跟杨牧商量着要接二老来市里享享清福。 按照苏叶家现在的收入,在市里或者县里再给二老买套房子就是一句话的事,平时苏铭泉回老家总会给二老塞个两三千块,杨牧也睁只眼闭只眼,听苏铭泉说要接二老来住两天,杨牧也没说什么,毕竟苏叶的姥姥姥爷有时也会来市里看看。 二老过来之后也挺高兴,苏叶的爷爷有点咳嗽的老毛病,就顺便在市里大医院看看病,苏叶的奶奶跟杨牧相处得也不错,客客气气的。 不过没几天二老就住不惯了,在屋里呆着吧,电视看不懂,没人说话,出去溜达溜达吧,跟公园里的老头老太太没共同语言,他们跟别人说庄稼,说老家的人和事,人家没兴趣,人家说孩子的工作,孙子孙女早教上学什么的,他们也听不懂,简直一天到晚就蹲在马路牙子上看来来往往的人和车。 苏铭泉跑遍了全市,买到几张当地小戏的碟子放给他们看,总算是高兴了几天,听了几遍又觉得没趣了,就开始想回家了。 苏铭泉想着人都接来了,怎么能住几天就回去,他还想着让二老在这里长住呢。后来杨牧劝他,老人在农村住了一辈子,根本不可能习惯城市里的生活,况且又不是只有你一个儿子,他们愿意跟着小儿子就让他们回去算了。 苏铭泉犹犹豫豫的不想就这么让二老回农村,后来有一天提前下班,苏铭泉开车回家的时候看见苏叶的爷爷就蹲在人来人往的人行道旁边歪着头发呆,心里顿时一酸,就此再也不强留他们了。 其实幸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归属感,一个地区的人际关系和文化都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从古至今的文人都在强调“家乡”和“外乡”的区别。你可能有很高的学历,也可能很有钱,你能够听得懂周围的人说的每一个字,但是你就是搞不清楚他们聊天的为什么大笑,又为什么怒骂,不管怎么样,本地人都显着那股子默契,越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就越发感觉到孤独。 苏叶听杨牧跟她说了爷爷奶奶的事,就感慨外乡终究不如家乡好,不过好在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快,大城市日渐国际化,也更加包容了,外乡人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法融入,以后就是把苏铭泉和杨牧接到北京去住,想来也不至于像爷爷奶奶那样过不下去。 还没等苏叶说什么,杨牧就说:“以后我跟你爸就在这里住,反正钱也够花,你想去哪个城市发展就去哪个城市,等我们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