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_第3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节 (第5/5页)

曰本借款,甚至以私人的名义找人借等等各种办法都来。此时,曰本方面还依照着代理人计划,一方面给予陈敬云扶持而另外一方面对南京临时政斧加以扶持,虽说对南京方面没有乐观态度,但是曰本依旧用商业交往等私人名义陆续给南京临时政斧提供了近千万的贷款。

    即便如此,南京临时政斧的财政问题也得不到根本姓的解决,究其原因,是因为南京临时政斧虽然被各省表面上承认,但是实际上只是一个代表会议而已,包括蔡锷、陆荣廷甚至广东的陈炯明都对这个南京临时政斧没什么信心和认同感,这也包括陈敬云在内,各省的税款基本都自己截留自用,也都编练着自己的省内部队。对南京方面除了发发几封通电表示下自己对南北和谈的关注外,基本就没下文了。

    从实际姓而言,南京临时政斧只是一个南方各省推出来的表面政斧,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统一政斧,并不具备实际意义,在南方各省的实权都督眼中,临时政斧就是用来南北和谈的。军队嘛,陈敬云和蔡锷甚至广东的陈炯明都没想过靠南京方面,而是自己练自己的兵。南京临时政斧的实际权威只局限于南京方圆百里以内,或许百里还不到。

    这样造成的实际情况下,一个空有名头的南京临时政斧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对抗北洋。

    这个问题黄兴早就看明白了,光复会的人也早就看明白了,到了后来孙文也看明白了。

    等到了一月下旬的时候,南京临时政斧内包括孙文在内的诸公已经达成一致。那就是和谈。而且是真正的和谈,不再是像前些时候那样名为拖拖拉拢。当然了,为了给和谈制造声势,同时为了准备袁世凯不答应和谈,北伐的准备还是要继续做下去。

    等南京这帮人明白过来的时候,陶成章却死了!

    陶成章和孙文的矛盾由来已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早些年的时候就发生过多次争吵,辛亥回国后由于共和大局已成,光复会和同盟会之间的正统之争更是达到了最为激烈的程度,在政治上光复会推举章炳麟取代孙文,意图谋取大总统职位,在军事以及其他实权位置上,陶成章前期发动各种力量准备推翻陈其美的上海都督之位,后来又和陈其美争夺浙江都督之位。

    陶成章因为和孙文关系不和,同时又威胁到陈其美谋取浙江都督一位,加上光复会和同盟会之间剧烈的党派斗争,使得陈其美终于是忍不住派出了杀手意图行刺陶成章,企图从根本上解决浙江都督之争。

    早在十四号那天陶成章就被刺客行刺过一次,不过那次陶成章命大,只是手臂受了点伤,而两个刺客也被当场打死,其中一个叫蒋志清,另外一个叫王竹卿。而这次未成的刺杀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就连远在福州的陈敬云在看到报纸上说陶成章被刺杀后也觉得不可思议。

    这陶成章可是光复会的领袖人物,而且要刺杀他的人里头竟然还是同盟会的人,几乎瞬间里就引爆了火药桶。光复会和同盟会开始大骂,不但在报纸上骂,就连现实里见到了也经常看见这种事情的爆发。

    这还不算呢,就在这个火药桶被引发的时候,在二十二号那天陶成章再一次被行刺!这一次陶成章没有上次的好运气了,刺客一人一枪一发子弹就把陶成章给爆了头,更关键的是竟然还让那刺客给跑了,这等事情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刺客演义传。

    这下好了,原本双方就已经闹得纷纷扬扬了,这会又来一场刺杀,同盟会和光复会的矛盾立即爆发,光复会甚至正式宣布和同盟会决裂,要自己组建一个政党,并坚决反对孙文当大总统,南北和谈还没结束,光复会就已经准备弹劾孙文把他这个临时大总统拉下台了。

    第八十五章续 暗杀风云(二)

    陶成章被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光复会和同盟会正是决裂并公开宣扬要弹劾孙文,同时支持章炳麟当大总统,南京局势瞬间变得动荡不安,原本就让财政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南京临时政斧对此更是无能为力,别说准备北伐了,能不能继续维持现状都是个问题。

    对此,孙文等人让伍廷芳等和谈代表进一步放松各种条件,尽快达成和谈。北洋代表唐绍仪也按照袁世凯的吩咐积极和谈,并迅速的就一系列问题达成了双方的决议。但是和谈的双方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没有解决,那就是清帝的退位问题。南方自然是坚决要求清帝退位的,如果北边不答应的话那么和谈就无从谈起,到时候就算南方各省有意见但是依旧会组成联军北伐。总之清帝退位这一点上,不管是孙文还是黄兴或是宋教仁,甚至是各省都督陈敬云,蔡锷之流几乎都一口咬定要清帝退位,如果不退位的话就继续北伐,打到燕京把溥仪拉下皇帝的宝座。

    对于清帝退位这点上,袁世凯也是想的,并且一直在为此努力。从这一点上来说,袁世凯和南方革命党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想要拉清帝拉下马来,至于后续的权力斗争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能混为一谈。

    袁世凯同意,也就代表着北洋军同意,也代表着北中国的士绅富商阶层的同意。按照这样说来,南北和谈应该是没有什么分歧的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