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节 (第2/3页)
南澳的水师?”杨贤大惊失色的重复了一句。“这,这是谁唆使监国的!” 也别怪杨贤大惊小怪,南澳岛雄踞粤、闽、台三省交界海面,素有“潮汕屏障,闽粤咽喉”、“中国东南海防门户”之称,从万历年间就设有海防副总兵。清顺治三年十二月(1647年1月),当时的朱成功与降清的父亲郑芝龙决裂后,就曾移兵南澳,将其作为自己最后的基地。此后在反清和准备收复台湾历时十余年的频繁征战中,朱成功又多次登临南澳岛,部署作战事宜,训练兵马,cao演水师,其中两次护送鲁王朱以海来岛,先后驻跸四年多,实在是郑军心目中的圣地。虽然之前朱锦因为金厦弃守而跟着放弃了南澳岛,但自打郑军重返大陆后,就一直有一支精锐的水师部队驻扎在此,而郑克臧正是在这支部队上动起了脑筋。 “还请杨大人稍安勿躁,”使者没有被杨贤给吓住,反而娓娓道来。“水师第二十八镇等部扼守南澳和铜山(漳州东山岛)确实重任在肩,然此刻清军广东水师全毁、福建水师被牵制在定海一线,本藩命脉在海澄一战,当此时,如此战力却空置一隅是何道理?”见到杨贤面色稍缓,使者进一步说道。“且监国的意思是调出其中的民船、货船,当然还有少量的战船护航,并不动摇其根本。” “不对,”杨贤突然摇头,他直觉郑克臧调动南澳驻军的用意并不像使者说的那么简单,于是追问道。“不对,若只是调用民船、货船,元子大可以自行向王上建言,为何非要转个弯子让老夫出面。”杨贤忽然猜到了什么,瞠目结舌的看着使者。“监国的意思是?不可能,不可能,朱天贵也是本藩老臣。” “杨老大人想多了,”使者轻笑了一声。“监国什么都没有说。” “是这样吗?”杨贤陷入了深思,好半天才抬起头。“也罢,仆马上拜折,所谓一事不烦二主,这份奏章就烦劳你替我呈给王上吧。” “诺!” 第050章 杨捷、朱寅 康熙除了以姚启圣、吴兴祚代替郎廷相和杨熙外还调用江苏绿营进闽。江南提督杨捷率二万之众迤逦南下,等到汇合了浙江、福建、江西各路兵马后,这支援军更是进一步膨胀到了五万。不过清军兵力虽众,但面对战力不俗的刘国轩等部却不敢轻举妄动。 “上谕:江南提督杨捷,称贤能,善知兵,有大将之才,除福建陆师提督,勿负朕望。”传达完圣喻,一身绿貂朝衣外批黄马褂的二等御前侍卫索隆格笑着搀起刚刚捣头如泥的杨捷。“杨大人,恭喜了。” “都是圣上的恩典。”尽管二等侍卫不过是正四品,但身为一品大员的杨捷却不敢在这些大清皇帝的鹰犬面前露出得意忘形的样子,从地上爬去的他对着北方再一拱手。“请索大人回去一定奏明皇上,臣杨捷定不负万岁爷的厚望,必率兵击破郑逆刘国轩部。” “如此甚好。”索隆格却没有被杨捷这番空洞之极的话给打动,反而单刀直入的问道。“不过杨大人准备什么时候进军呢?海澄城小兵多,粮秣不齐,万一等里面的人全饿死了,大人再行进兵的话,也晚了不是。” 杨捷吃不准这话到底是索隆格本人的意思还是康熙借他的口向自己表达不满,于是不敢怠慢的他立刻肃然的回答道:“之前是要等三省援兵,如今大军兵强马壮,事权统一,杨某自然不敢拖延,还请索大人放心,几日内必然一举攻破郑逆大营。” “是嘛?”索隆格看似还有些疑问。“圣上可是对此甚为牵挂呀!” “杨某省得的。”说到这,杨捷给身边的幕僚施了眼色,不一会一张礼单已经悄然的塞到了索隆格的手里。“索大人,杨某这里有些土仪想托大人送往京师几位大人府上,还请索大人顺道帮忙这个才好。” 索隆格用眼睛的余光扫了扫,一个数字首当其冲鄂跃入眼帘:“三千两!” 这个数字虽然不小,但若是送给某位朝中大佬的话,份量还是太轻了,应该只是给自己和部下的花差,他算了算,觉得这趟差事很是有赚头的,便满意的揣进袖子里。 见索隆格收了礼单,杨捷脸上笑开了花,双手一引:“索大人,酒宴已经备好了……” 在康熙的督促下,杨捷率部挺进了笔架山。鉴于笔架山南的灯火寨下临大溪,顺流可直通海澄,刘国轩便令副将吴淑领兵据守。吴淑连夜进兵占据灯火寨,此时清军发现郑军的动向便发炮轰击,吴淑对此早有防备,一进寨就命人挖掘了防炮的地xue,清军炮击时,郑军悉数躲入地xue,居然毫发无损。 不过杨捷不愧有知兵的美誉,他在派兵炮击灯火寨的同时做出了偷袭郑军大营的决定。于是在炮击声的掩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