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9节 (第2/3页)
在意,寺庙也当不知道,不管。 他平时很少做梦,这一夜却很快入梦,梦中他身处景阳殿,坐在自己惯常坐的老位置上,陛下……哦不先帝,也坐在他榻上靠左的老位置上,倚着软枕,在闲闲和他说话。 这样的场景以前很常见,所以印象很深,不过谈论的话题却似乎不是军国大事,他在梦中问先帝,“我记得您皮肤微白,为何现在却青了?” 先帝不答,端过面前一杯茶,瓷盖子敲在杯沿,清脆一声。 然后他便醒了。 醒来的容楚,静静睡着,没动,没说话,很久很久之后,他伸手,取过桌边凉茶,喝了一口。 他喝得很慢很慢,眼神里思索的神情更浓。 …… 太史阑则和景泰蓝睡,今晚景泰蓝受惊,必须要给他安抚。 太史阑也在做梦,梦里却是江山万里,宫阙千层,她仗剑而上,在汉白玉丹陛的顶端,将剑刺入…… 忽然下雨了,心窝一片潮湿,她霍然睁眼,才发觉是自己胸口的衣服湿了。 低头一看,景泰蓝闭着眼睛在哗啦啦地哭呢。 她原以为他没睡着在偷偷哭,正想安慰,忽然景泰蓝伸出手,摸了摸她的脸,呢喃道:“父皇……不痛了……睡着就不痛了……” 孩子的声音并无安慰,充满惨痛。 太史阑如被巨斧劈中! 景泰蓝…… 她可怜的孩子。 在那黑暗宫廷里,他到底曾经看见什么,遭遇什么,而又深埋了什么? 这夜半的哭泣,这无力的安慰,满含告别和无奈的意味。 他知道什么? 晚上戒明说的那个中年男子,难道是…… 太史阑没有试图叫醒景泰蓝,也不想就这事询问他一句。有些惨痛的深埋的经历,不该让孩子残忍地再次掀起。 真相,总会大白的。 她只是慢慢地,搂紧了他。 == 第二天起来时,几个人都挂着黑眼圈,但没人对昨晚的事提及一个字。 戒明小和尚也恢复了正常,早上的早饭还是他送的,给太史阑这边送来特制的豆腐皮包子,苏亚沈梅花她们也在,高高兴兴地逗他,小和尚还是那副腼腆天然萌样子,逗得屋子里嘻嘻哈哈的,谁也无法把他和昨晚那个严肃得近乎诡异的小和尚联系起来。 太史阑慢慢喝粥,心想这样日夜做不同的人,也未必是件幸福的事,昌明寺主持所谓泄密减寿也许不过是出于保护的目的,吓吓小和尚。确实,这样的能力,很多时候会带来麻烦。 她当然不会说,容楚景泰蓝也不会,景泰蓝一夜过来还是那个没心没肺样子,昨夜的哭泣好像没发生过。 太史阑有时候觉得,她半路捡到的这个儿子,才是真正的坚强。 吃完饭,她坚持起来,去黄莺莺灵堂上了香,然后问了问大比的安排,各处队伍先休息两天,第三天开始抽签排位。 她看了看棺材里平静的女子,道:“抱歉,还得让你不安静几天,等公道讨回,咱给你风光下葬。” 随即她道:“你们把棺材抬着,去城内折威军大营门口转转。” 学生们二话不说,选了几个身材强壮的,抬起黄莺莺棺木,直奔城东折威军驻地。 这种抬棺材闹事如今常见,古代可是稀罕,更何况是抬到折威军那里,二五营学生还不用马车悄悄拉去,就抬棺步行,旁边几个着素的女学生,一路抛洒纸花。一路行一路惊动,百姓听说有热闹可看,在后面追了长长的一路。 折威军城内分营早早得了消息,派出士兵严守营门,刀枪齐备弓箭上弦,摆出一副你敢闹事我就敢杀人的架势。 但二五营的学生,在折威军分营门口十丈之外停住,那里正好是管辖的临界点,虽然是到达分营的必经之道,但分营却管不着。学生们在那里搭建临时灵堂,又雇了几个妇人,来哭唱黄莺莺生平。 这些妇人是专职哭唱手,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满肚子词儿翻来覆去唱三天也不带重样儿,把黄莺莺的生平和死因,哭了个淋漓尽致,唱了个肝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