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6章 赤色米格(中) (第2/2页)
扬卡包吃住!” 空军干不过,防空部队喊牛逼。 接到了前线战报后气急败坏的苏联领导人面对糟糕的现况却也只能是发了发火后作罢,毕竟如果真要把苏联的所有飞机设计师都送去卢比扬卡享受终身制套餐,没有新式战机可用的苏联无疑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必败境地。 痛定思痛后便是反省不足并加以改进,走出了总结会场后的苏联飞机设计师们并没有因为暂时的落后就此沉沦,发誓要以实际工作和成效洗刷自己身上罪孽和耻辱的苏联飞机设计师们立刻使用起苏联中央调配集中过来的所有物资和人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式战机的研制工作中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历经了为期个月紧急研制和对旧有战机研制计划加以符合实需要求的改造之后,代号7工程的新一代战斗机终于在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内的生产线上圆满下线。 相较于前一代采用了高强度航空铝合金制成机身的米格一型战斗机大有不同,为了拦截世纪轰炸机这一变态大炸逼而生的7工程战机早在设计之初,便把战机的战斗位置和实战功能定位在了高速高空截击机这一机型之上。 既然是为了拦截飞行速度最高达到223马赫的世纪轰炸机而生,作为战斗机种的7工程势必就要有更加澎湃的引擎动力和最大速度。 针对这种被列为了先决条件的首要设计要素,向来崇尚暴力美学的战斗民族设计师们为了一步到位,直接往新式的7工程机上以双翼各一加居中一部的配置列装了整整三台d34型涡扇发动机。 这种单台最大推力可以达到70千牛强大发动机在三台一起工作之后,最高可以为7工程机高达50千牛的澎湃动力,足以推动7工程那重达54吨最大起飞重量的肥硕机身达到3马赫的最高时速。 单凭战斗机最为核心的发动机动力这一点上来说,7工程这款苏联空军最高精尖航空科技的凝结之作无疑超过了他们的对手盟军走在了世界前列。 而之所以如此强调澎湃引擎动力所带来的高速,一方面是出于必须要高于世纪轰炸机最高速度的实战需要考虑,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7工程战机那重达54吨的最大起飞重量所导致。 缘何作为高空高速截击机诞生,本应是尽量减轻机身重量来提高最大速度的7工程机身重量会如此之重,这一切还得从那高达三倍音速后所必须去面对的空气学问题说起。 根据已有的战机风洞测试数据表明,当战机的速度突破了三马赫这一大关之后,作为突破音障与空气产生最直接冲突的机头部分将产生高达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如此炽热的温度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常用航空铝合金的50摄氏度承载极限,随之带来的便是构成机身的航空铝合金因高温而软化变形,从而导致战机解体坠毁等一系列严重到足以机毁人亡的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