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1-14册)_第001章|挟众侯孟津朝王 争强梁魏秦斗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01章|挟众侯孟津朝王 争强梁魏秦斗法 (第3/10页)

,各城邑都在征召工匠,赶制攻城器械!魏国细作更是频频混入我境,绘制我方军防图,其意不言自明!”

    秦孝公鼻孔里轻轻哼出一声。

    公孙鞅欲言又止。

    一阵更长、更难熬的沉默。

    公孙鞅目光期待。

    “十八年前,”秦孝公猛地抬头,表情刚毅,几乎是一字一顿,“先君为光复河西,与魏罃大战数月,中箭薨天。寡人在先君灵前起过重誓,不报先君之仇,不雪河西之辱,寡人誓不踏入魏境半步!十八年来,寡人这么做了。这一次,寡人也不想破例!列国公侯若去朝王,就让他们去朝好了!”

    秦孝公忽地站起,未与公孙鞅作别,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望着孝公渐去渐远的背影,公孙鞅目光错愕。

    到第三日中午,除天子之外,十二诸侯全部到齐。

    十二诸侯中,最后到的是燕文公与赵肃侯。魏惠侯兑现诺言,亲往迎宾亭迎接。随行的是韩、鲁、卫、宋、中山等八侯,齐、楚二公子一大早前往附近猎野鸭去了,未能随行。

    在众公侯迎接燕、赵二君时,周天子的车马仍在泥路上盘腾。王辇的轴是横断的,御手将三根枪杆辅在断轴上,用牛筋绑定。许是路况太差,许是牛筋于铜轴不合,无论御手绑得多牢,走几里就又松掉了。断轴的是王辇,无法替代,周天子急切不得,只好走一步挨一步,赶到会盟地附近已近申时,这也是魏侯约定的最后时辰。

    迎宾亭遥遥在望。

    折腾一路,周室人马尽皆疲惫,远望上去,就如打败仗的溃兵。大司马急了,冲兵士低吼:“前面就是迎宾亭,八方诸侯恭迎天子,瞧你们这个样儿,像天子之师吗?打起精神来!”

    众军士打起精神。

    颜太师走到王辇前,小声问御手:“路不错了,王辇能坐吧?”

    御手审看一下路面,趴到车下看看车轴,微微点头:“坐是能坐,但不能走快!”

    “你把车轴再绑牢点儿,万不可再断!”颜太师小声吩咐。

    御手点头,重新绑扎。

    颜太师走到自己的辎车前,小声禀道:“王上,孟津就在前面,该换王辇了!”

    周天子下车,走到王辇前,正襟上车,正襟端坐。

    颜太师回身踏上自己的辎车,站在车辕上,眺望一阵,揉下眼皮,问御史:“瞧我这双老眼,怎么看不到亭上有人呢?”

    “回禀太师,”御史悄声应道,“下官看过几遭了,亭上根本没人!”

    “没有通告他们吗?”

    “大行人半个时辰前就通告了!”

    颜太师的后背脊一阵发凉,强自镇定下来,轻声道:“让大行人再去通报一次,弄出响声!还有,吩咐司马,慢点儿走,越慢越好。要是再不见迎,就歇着!”

    御史急去。

    大行人得令,驱车直入列国行辕区,使一个大嗓门的军士边走边叫:“天子驾到!天子驾到—”

    当大行人的辎车驶过燕国行辕时,燕文公急走出来,本欲见礼,车已行远,遂朝车辆拱下手,转身走进赵国行辕,见赵肃侯正在辕门内守候,拱手道:“赵兄,天子驾到了!”

    “是哩,”赵肃侯还个礼,“在下正想去与仁兄商议,是迎还是不迎?”

    “迎呀,我们就是朝觐天子来的!”

    “不瞒姬兄,”赵肃侯小声,“我觉得有点儿不对味呀!”

    “哦?”

    “这个会是魏侯约的,天子也是魏侯请的,天子驾到,魏侯若是不出迎,只有我们出迎,算个什么事儿呢?再说,其他公侯也都没有出迎,只你我二人,一是扎眼,二也就把魏侯得罪了。”

    “这这这??”燕文公急道,“魏罃他搞的什么鬼?”

    “唉,”赵肃侯长叹一声,“你我初来乍到,还是观望一下再说吧!”

    “咦!”燕文公狠狠地跺了一脚。

    与此同时,魏国行辕里静得出奇,连空气也似乎凝结了。

    上大夫陈轸、上将军公子卬、相国白圭三人端坐在几前,纹丝不动,似是三尊泥塑。门人公孙衍站立在白圭身后。

    端坐于主位的魏惠侯双目微闭,表情释然,右手微微握成拳状,中指骨节有节奏地触及几面,看着敲下去,却又没有发出响声。

    旁边的计时水漏传出“滴答滴答”的声响。

    魏惠侯缓缓睁眼,抬头,目光如炬地射向装饰精美的水漏。水漏旁边的挈壶氏眼睛一眨不眨地盯住刻度上的水位。

    所有目光不约而同地射过去。

    在这死寂般的宁静里,水漏发出的“嗒嗒”滴水声格外刺耳。

    一阵喧嚣由远而近,“天子驾到—”的唱声清晰飘入。

    一名军尉进帐,叩道:“报,天子驾到,距迎宾亭三里!”

    魏惠侯似是没有听见,脸上亦无表情,目光仍旧盯在水漏上。

    众人略怔,面面相觑。

    白圭跨前一步,拱手:“天子驾到,君上要亲迎啊!”

    魏惠侯看看陈轸,目光回到滴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