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难民 (第4/5页)
“你. 你. 你。” 加快了步伐,凡是见家里有小孩子和老人的,曲仲都立马指了指。 然后那些守城的将士立马会意,带着这些人步履蹒跚地进了城门。 就在最早一批人进城门的时候,他们看见官道不远处一辆接着一辆的马车往这边来。 “这是哪家善人救了我们。” 其中一个明显是读书人打扮的老者面露感激地说道。 这些人的穿着打扮一看就知道不是朝廷派来的,肯定是哪家大户人家派来的。 “这是识君阁啊。”守城将士面带笑意地说道:“刚才那个青衣的就是曲阁主。” 识君阁-- 如雷贯耳。 老者身子一震,接着双手合十地朝天拜了拜:“活菩萨,活菩萨。” “老人,孩子们上车,其他人走路。” 常运站在马车前,指挥伙计把带来的油布和粮食卸下来,然后领着登记好的人依次上马车。 一但等马车装满了一车人,就立马示意车夫可以走了。 “常运总管,现在可以开始搭粥棚了吗?” 负责煮粥的卢大厨迫不及待地问道。 “少爷说东西齐了就可以开始了。”常运没抬头,指了指城门外左边的角落说道。 “知道了。”得了授意,卢大厨回头一挥手:“兄弟们,cao上家伙什走着。” 呼啦啦的一群人开始推着板车往城门外走着。 前几日,他们就在少爷的安排下,开始学习搭棚子,生火的练习,说是到时耽搁时间。 所以现在他们一到了地方,立马就开始有条不紊地动了起来。 不过半柱香的功夫,棚子搭好了,粥也熬上了。 用脖颈上挂着的布巾,擦了擦额头的汗,卢大厨看向曲仲在的方向。 他面容冷峻地指着一家又一家的人,就算被一个青年男子抱住了小腿也面不改色地蹬开继续走。 “你瞧少爷,咋跟平时不一样了。” 趁着熬粥的空隙,卢大厨撞了撞身边站着的赵管事,不解地问道。 “这些人,你给他们好脸色,这些人就顺杆往上爬你信不信。” 不屑地暼了眼那边被少爷蹬开的年轻人,赵管事撇撇嘴。 他就是九年前被曲仲买回来的几家人里赵老头的孙子。 九年前他家也是逃难来的,一路上见多了世态炎凉,对这些为了活着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人还是挺了解的。 如果不是少爷一路上冷漠的神色震住了这些人,恐怕早就寸步难行了。 “那倒也是,幸好我们是识君阁的人。” 卢大厨在厨房干了块六年,养得肥头大耳的,跟眼前的这些灾民形成了鲜明对比。 “快干活吧,事儿还多着呢。” 用大木棍使劲搅了下锅里,赵管事额头上浸出一层汗。 这粥稠得连棍子都不好搅动,其实跟干饭也差不离了。 锅里的香味渐渐传了出去,还夹杂着那边已经上锅的杂粮馒头传出来的香味。 “是粥,你们瞧。是粥。”坐得近些的人使劲嗅着空气传来的饭香味。 如果不是守城的官兵在他们前面站了一大排,恐怕这些人早就挤了上去。 “你们瞧,还有咸菜。” 一个高个子的男子早就忍耐不住站了起来。 当看见那些带着些红亮颜色的咸菜被从桶里舀出来时,忍不住高声惊呼。 “站好,站好,一会都有。” 守城官姓陈,看曲仲带来的人开始煮粥,就带着人自动开始维持秩序。 这识君阁真是财大气粗,瞧瞧端出来的这些东西,跟普通人家吃的也差不多了。 一路走来,曲仲不仅是点着要带走的人家,一路上也在大概算着西城外的人数。 从城门一直走到官道旁,总共走了半个时辰。 人数他大概也数了出来,应该在二万五千人到三万人之间。 这才是这两天涌上来的,还有些远的估计过一两天才能到。 叹了口气,曲仲脚步沉重地往回走。 识君阁最多只能容纳下两万人左右,这还是超高负荷的情况下。 今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