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1章 太阳能量镜面增益反射效应 (第2/2页)
一些人类暂时无法破解的攻击手段给毁灭了。 陈凡毫不怀疑银河系中存在其他高等文明,毕竟银蓝帝国就是现成的例子。 “放心吧,陈先生,这点儿科学素养,我们还是有的!” 爱因斯坦略显尴尬,挠了挠蓬松的头发,解释道:“目前为止,我们只利用这座雷达发射过一次信号,内容就是一句‘hello’,并附带了英文字母表,没有其它信息。” “而且电磁波的传输速度,受到光速的限制,需要2年才能抵达太阳系边缘,至于太阳系之外的星系,需要的时间更久。” 听完爱因斯坦的讲解,陈凡稍稍松了口气,随即和他们一起前往会议室。 除了这种能够进行星系间通讯的划时代发现之外,薛定谔、波尔和海森堡三人,也展示了他们的共同研究成果——两台尚且处在试验阶段的量子通讯装置。 陈凡看着监控画面中这两台体积差不多能有五六名高的方形机箱,扭头望向薛定谔,疑惑道:“你们这速度够快的啊?量子通讯的技术难关都要被攻克了?” “不是的,陈先生,这并不是我们制造的机器......” 薛定谔摇了摇头,没有好大喜功,而是实事求是的回答道:“这是我们在基地内部一间隐蔽仓库中发现的,属于半成品,我们只是在它的基础上做了些改造。” “而且基地内的众多研究员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不可能取得如此快速的进展!” “目前正在测试中的这两台量子通讯装置,存在一定概率的秘钥丢失问题,有待完善,还不能正常使用。理论上来说,它们之间的通讯距离,应该能有50光年左右,再远的话,粒子震荡波动就很难检测到了。” 薛定谔坦言,他是从网上某些关于华夏墨子号通讯卫星的公开数据上面获得的灵感,再加上基地内收容的数百名研究员一起努力,才有些如今的成绩。 作为量子力学的开拓者,薛定谔在这方面拥有旁人无法比拟的天赋,这也是陈凡将其带到现世的原因。 “50光年吗?足够用了。”对于这两台试验级设备的通讯距离,陈凡颇为满意。 量子通讯,其实就是为了解决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光速制约的难题所出现的,是对量子态粒子进行cao控的一种通信形式,能有效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它是量子信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对量子态进行cao控,在两个地点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完成经典通信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现世量子通讯理论所研究的量子通讯方案,有两种。 一是量子密钥分发方案。 这种方案有两个信道:一个经典信道,使用普通的有线或无线电磁波发送密文。另一个是量子信道,专门用于产生密钥。 每发送一次信息,通信双方都要重新生成新的密钥,即每次加密的密钥都不一样,实现了报文发送的一次一密,并且在密钥发送的过程中还可以检测有无侦听者,所以它可以在原理上实现绝对安全可靠的通信,但却和传统电磁通讯一样,存在延迟问题。 而薛定谔他们所研究的,则是另一种方案——直接通信方案,用量子通信手段直接传送信息。 其原理,是将甲地的某一粒子的未知量子态,瞬间转移给乙地的另一个粒子!从而实现两地实时通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