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起居注_第33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2节 (第3/3页)

是老娘娘在侧服侍,这是说老娘娘也有问题?”

    赵昭容喊那一声,实在很符合她趋炎附势的作风,她的反应之快,也算是一绝了。只徐循没想到居然还有此前情,她这才明白为什么皇后分析殉葬可能时,没算上皇帝的病情,昭皇帝去世还没有十年,宫里的老人还有很多都正当壮年,太后不可能也犯不着拿赵昭容这句话来打自己的脸,这一记马屁,是拍在了马腿上。

    徐循摇了摇头,不再纠缠这个问题,她道,“罢了,不说殉葬的事,只说如今清宁宫的状况。这改立襄王的事,进行到哪一步了?大哥的遗诏里都说了什么,你仔细说给我听。”

    皇后苦笑道,“这几天也乱得可以……我从头和你说吧。”

    皇帝突然去世,第一件事自然是找人了,虽然他的家人基本都在这里,但天子毕竟不同,太后的反应也很标准,先不报丧,而是立刻急招内阁三臣、英国公入宫,大家在最初的震惊和悲痛过后,自然要坐下来商讨遗诏问题。一切程序都和徐循猜想得差不多,遗诏也是中规中矩极为简单,无非就是国家大事皇太后皇后做主,传位于皇长子,丧事怎么办等常规问题。

    这份遗诏虽然是皇帝口气,但太后也是丝毫不能做主,必须阁臣草诏,嗣皇帝又小,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当时很顺利地就草诏好了,等着用印签发,接下来大臣自然退出开始cao办丧事,太后这里也忙活起了各种琐事,比如说殉葬什么的,一切似乎是井井有条——结果才是当晚,太后就反悔了,竟扣住遗诏不发,召集三杨进宫议事,有立襄王为帝之意,用的理由都是现成的: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襄王素来贤德,比起幼小而且不知天赋的栓儿,更适合做国朝之主。

    这种思维自然不可能被三杨赞同,然而没有遗诏,皇帝理论上又不算是死透了,也无法进行下一步骤,所以现在就僵在这儿了,皇帝已经去了第六天,就快到头七了,丧事还没开始办,但天下人又从各种渠道知道他已经去世了,可想而知,如今的朝局该有多么动荡不安、人心惶惶,宫里又是多么的议论纷纷了。

    “如今她就带着栓儿住在清宁宫里,也不大见内阁。”皇后沉声道,“亦不见襄王,内阁请见了几次,她都没有反应。我也去了几次,结果自不必说了。”

    这是正月里,还没公务,不然简直宫务都要停摆,徐循望着皇后,凝重问道,“你老实和我说,你觉得她欲立襄王,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

    公心不必说了,真是为社稷考虑。毕竟襄王有贤名,且儿子多、身体好,和似乎不算多聪明,也根本不知能否养大的栓儿比,肯定更适合管理国家大事。徐循凭自己常识判断都知道这肯定对国家是更好的,栓儿上位,伴随的自然是更为复杂的权力和宫廷斗争,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小的孩子,让人如何能够放心?

    至于私心,那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栓儿被皇后养大,自然和她亲,祖母可比不得母亲,现在还说不出什么,等栓儿再大两年,开始有主意了,皇后地位自然水涨船高,做太皇太后,有时可不如做皇太后舒服。再说,栓儿上位那是名正言顺,没什么好感激的,若是襄王继位,必定会对太后百般孝顺,太后只要活着一日,在内宫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肯定会远比皇帝在时又或者栓儿上位后,得意许多。

    “这有区别吗?”皇后反问了一句,她似笑非笑道,“若我是她,只怕也有公私兼顾的考虑,到底哪个占上风,却不好说。”

    “区别大了。”徐循冷然道,“若是私心为主,胡jiejie出面劝说,也许还能收到一点成效,把清宁宫的门给你推开了,你再过去磕头认错,此事倒也不是没有转圜余地。若是公心,你以为她的决心,会为和胡jiejie的一点情分动摇吗?——这清宁宫门口,你也不是跪过呀。你和她当年情分,岂非更是深厚?”

    “那能一样么,我是主动和她翻了脸,胡氏那里,她多少还觉得有些亏欠……”皇后略微犹豫了一下,却立刻下了决心,“我哪知道她现在想什么——可也管不得这么多了,死马当活马医,怎都要搏一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