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起居注_第19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1节 (第2/3页)

看了,只是要听他的叙述。

    柳知恩心念电转,口中回道,“是,此事,还要从马十来寻我说起。马十对我讲,爷爷想看看小吴贵人的性子……”

    与其说是想看看小吴贵人的性子,不如说是想要弄懂小吴贵人究竟是真的憨傻到连自己的月事都注意不了,还是精明得特地把此事安排到了长宁宫揭露出来。当然,这话,明说出来也是有点不太好听,柳知恩就给修饰了一下。

    这也的确是皇帝的意思,不过如此小事,用不着消耗他珍贵的脑力,马十把此事包揽去以后,和柳知恩略一商量,柳知恩唱了几日黑脸,又假意出去了一次,号称自己是给庄妃送春衣——其实的确也是送衣服去了,天气转暖,徐循是需要轻薄衣物替换,柳知恩收拾出了一大箱子,跟着押送到了南内,在门口和马十交接了以后,连门都没进就打道回府。回头再去小吴美人那里转悠一下,点出此事,余下的事,攀附心切、示好心切的小吴美人,便已经是替他忙活完了。

    事不大,不过既然皇帝指明要细说,柳知恩也就口齿伶俐地把小吴美人的表情都形容出来给他听,“贵人听说了以后,神色便是一暗……”

    皇帝听着听着,倒是笑了起来,他摆了摆手,“好了,不必再说了。”

    就和看了一出好戏,听了一曲好鼓子词一样,这语气倒有点意犹未尽兴致勃勃,但却终究是没有扯动真正的情绪。柳知恩亦并不讶异——内阁几位阁老之间的人事关系,那才叫一个错综复杂呢,每个人身后都能提起一张大网,身为领导者,皇帝不把属下彼此的人脉网络吃透,那就很难做到赏罚分明,而在做这些功课的时候,再搭配上锦衣卫、东厂的帮忙,什么阴微手段见识不到?后宫里的这些争斗,相形之下连小孩儿过家家的水平都没有,以前皇帝不愿管,才会有乱象出来。只要是想管,哪里还有看不明白、管不过来的?

    “这砒霜,你说她是从哪里弄来的呢?”果然,皇帝最感兴趣的都不是小吴美人的动机,反而是这个看似不大要紧的小问题。他似乎是自言自语,又似乎是在问柳知恩。“可别是想要了,转日就能到手吧?”

    就是在文皇帝年间,后宫宫禁最松弛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办事的。从神武门进宫,要经过起码三道关卡,彼此互不统属,大部分宦官和宫女都会在第一道护军跟前折戟沉沙,如果是有脸面的宫人还罢了,小吴美人没什么脸面,要夹带砒霜进来,怎么也得费上一段时间的努力。柳知恩道,“奴婢斗胆——”

    “但说无妨。”皇帝的语气很和煦。

    “小吴贵人乃是文皇帝年间入宫的都人。”柳知恩道,“早在鱼吕之乱以前,还在南京没有迁都的时候,便已经是太孙宫的人了。”

    那时候,宫中的各种禁令的确也都是形同虚设,文皇帝的权贤妃好像就是吃了砒霜被药死的。犯事的都人也就是和身边的宦官勾连而已,找了个开药铺的买了砒霜,说一声带,也就夹带进来。小吴美人很有可能就是那时候得到了一些砒霜,而后一直收藏至今。

    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机会出宫的人来说,如此推断是很有道理的。不过若是这么看的话,很容易就会让人彻底地怀疑小吴美人的秉性。因为毕竟柳知恩一直暗示的是她会因为擅自倒向长宁宫的行为受到庄妃的冷待,小吴美人狗急跳墙也不能说是没有隐衷。但问题是,你比如说徐循也要狗急跳墙吧,她拿得出砒霜这东西吗?会拥有砒霜,本身就是不安好心的最大铁证。

    皇帝对此亦不吃惊,他点了点头,“有道理,她是做得出这样事的人。”

    就这一句话,小吴美人的脾性就算是盖章定论了。柳知恩垂下头不置一词:这时候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