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节 (第2/3页)
要好,再说以后的事情也是说不定的,许是有用的。”萧玉珠淡然微笑,温和地说了一句。 铺路这种事,多铺些,比不铺,少铺在强。 “以后的事,难说。”狄禹祥想了想,笑道,“不过有几个是偏才,只要给了他们机会,能出一番大功绩出来也未必不可能。” “你说的是那位王姓子弟?” “其中之一,”狄禹祥满意颔首,“另还有数位。” “白,万,包?”萧玉珠所说的都是她看过的,他加了粗笔下注的那几位。 狄禹祥微笑点头,脸上有着一种看出人是璞玉的欣然,“是,夫人利眼。” 萧玉珠好笑,顿了一下道,“且看他们以后罢。” 狄禹祥想了一会,看着她的眼,又道,“他于我们无用也无妨,只要他们有用就好。” 他虽有私心,但退一步说,只要这些人各有成就,这已是能帮到不少百姓了,他就是用不到他们,百姓还是受惠了。 萧玉珠一听,嘴边笑意加深,“也是,这是攒功德的事,你多做做。” 他做什么,她都道好,总能为他找着道理出来,狄禹祥也是好笑,与她道,“我可有什么做得不好的事?” 萧玉珠见他说笑,佯装认真地想了想,半会笑着摇了头,“还真没有。” 狄禹祥被她说得发笑起来,那哈哈大笑的样子格外迷人。 ** 这年五月,狄禹祥去了趟关东,两个月后才回关西,在此期间,关西关西又涌进了不入拖家带口的劳工进来。 同时,大冕在半年期间,三百举人在大冕,关西,关东三地任职为官,实地为官。 珍王传令,今年大易的秋闱大冕也还是一样会举行,由此引发了不少书生涌入冕地,一时之间,不管在哪当官只想着有官当就好的书生也好,还有想养家糊口的劳工也罢,全都往大冕行进,一时之间,涌来的人造成了大冕各地有种人满为患之感。 此时的关西关东,与刚刚收复回来时的景象截然不同,以前人丁稀少的城州真的熙熙攘攘了起来,叫卖声四处各遍。 一个城州的繁荣,可由当地做生意的人的多寡完全可以看出。 商人趋利,想挣钱就得脑子活口舌好,这种人一旦多起来,一个地方就有了一半的热闹了,再加上前来买卖的百姓,这半分热闹就圆成了十分热闹。 这也引发了许多的人想做生意挣钱,有更多的人有了货比三家的地方,能用最少的银钱买到想要的东西,都费些脚程也不怕,有了这些人奔忙的身影,长期以往,维持的就是一个城州的长期繁荣。 狄禹祥受珍王之令与关东知州一起整改了关东的城府与当地县乡的一些官员就任和一些欲等解决的各种政事问题,而关东正面面临大谷,除去关东的特产非常稀罕之外,它的地理优势也非常明显,关东许知州接受了他的意见后,仅在两个月的短期之内,关东与大谷之间的官路打开,中原的两家镖局在关西落坐,大谷的新知州带着大谷的那几个首先向大易投诚的富商,前来买入关东特产的红木和铜石…… 狄禹祥回来后,跟萧玉珠坦言道,他都有些羡慕许知州,他落坐关东,简直就是坐在了金窝银窝里,当这个知州一年到头不用削尖脑袋去做太多事,就可天天坐在州衙堂座上数金锭子玩儿。 狄禹祥说是如此说,但他也没闲着,他所在的关西不像关东可直接与大谷对接,还可通过大谷前往霁国之路通商,再一路向西,有不少小国可接纳大易的大通,他虽离这两地也不远,但他的铁矿和黑炭还是前往了内陆,与大冕的珍王府一道,前往中原之地开拓他们的商路,同时换取江南的丝绸瓷器进入大冕。 这年九月,大易开始秋闱,大冕同时进行,从去年到今年,狄禹祥物色了一年的关西新知州,也逐个由他开始向易修珍一个一个提起。 易修珍嫌他要走得太快,关西才刚刚起步,还需要由他经手稳两年,但狄禹祥去意甚决,且提出的接任人选,也是拿得出手的,易修珍不得不考虑他的意见,也真的考虑起了狄禹祥之请。 这年大冕的秋闱,狄禹祥依旧没有出面当明面的主考官,仍自由另一主考官出面替了此职,他则当起了私下的监察,在离开之前再替珍月选拔一次人才。 十月,秋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