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帝国_第21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0节 (第2/4页)

达对战死炮灰的纪念,减轻自己指挥失误的责任,乃木希典主动提议在旅顺白玉山上修建一座蜡烛状的表忠塔,以后就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祭祀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对日本人怀有彻骨仇恨的林老爷子,当年就是从旅顺逃出来的,自然对这座关东军宣言自身武士道功勋的石塔恨之入骨了。

    “那就派攻击机用重磅炸弹干掉它。”陈安听罢石塔的解释,马上冷冷地表态了。

    徐永昌走上一步,“这个不是重要军事目标,没有列入首批轰炸名单,回头就把它添加上去。”

    “对旅顺会战是怎么考虑的?”陈安干脆停下脚步,问起了正事。

    显然这一块是邓宝珊在负责,他马上接过话题,“日俄旅顺战役打得太惨烈了,已经证明了要塞防御的坚固,北方军根本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伤亡代价。我们的建议是首先发挥空军优势,摧毁日军航空兵,然后封锁住旅顺港,切断海上补给线。正面战场则是大量使用m1式240毫米巨炮,逐一摧毁敌人火力支撑点,不断向南压缩。”

    北方军主要使用的hs123攻击机和he111中型轰炸机,都只能挂载单枚最重250千克的炸弹,对某些实在太厚实的永备性工事还是无能为力的。新列装的b24d重型轰炸机,倒是可以轻易携带单枚500千克的炸弹,只是高空水平轰炸的准确性稍微偏低了一些。

    倒是给北方军海军配备的ju87c攻击机,也可以携带重达500千克的单枚重磅炸弹,可惜只有三四个中队而已,远不如空军拥有的攻击机和轰炸机数量巨大。

    北方军陆军新近配备的240毫米榴弹炮自然就派上了大用场。美国m1式240毫米榴弹炮,全重21.6吨,炮弹重达160千克,最远射程23100米,cao作人员25人,持续射速每两分钟一发。

    这种大口径的巨炮,无可挽救的缺点就是实在是太笨重了,即使使用袋鼠装甲车也只是勉强拉动。当然还有射速够慢的问题,不过在恐怖的威力面前,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毕竟,再怎么慢的火炮射速,还是比姗姗来迟的空中支援来得便捷,尤其是威力足够的情况下。

    240毫米口径的巨型炮弹,已经可以摧毁绝大多数重型钢筋混凝土堡垒了,而且一个小时三十发的射速,完全可以匹敌一口气出动二个攻击机中队的轰炸效果,更关键的是相比起来炮击成本低廉多了。

    在辽东陈家庄的废墟处,一番争论之后,陈安同意了中部军团提出来的火力杀伤削弱围困作战方案。妄想一鼓作气打下要塞,即使是北方军自己也觉得不是很现实。

    而此时在缅甸北部的新平洋,刚迁移过境的驻印军司令部里同样也是爆发了一场争执,但是与陈家庄废墟不同,这里充斥着一股nongnong的猜疑情绪。

    胡康河谷的对抗进入更加残酷的阶段。日军第十八师团终于展现出一个老牌师团的实力,死战不退,顽强反击,甚至时不时来几次捆绑上炸药包的敢死队人弹攻击,让处于进攻一方的驻印军也是焦头烂额、筋疲力尽、伤亡日增。

    眼看步兵营一个接着一个地投入似乎没有尽头的丛林绞杀战,驻印军司令部也急上火了。看起来驻印军的新兵们经历了战火,很快就成为了老兵,但是日军第五十三师团同样也是锻炼出了一个又一个步兵大队老兵。

    更麻烦的是,丛林绞杀战中,驻印军的伤亡要大于日本的南方军,如此打下去,缅甸攻下来北方军的驻印军也报废了。

    奇袭密支那机场,截断胡康河谷后勤补给线,是驻印军指挥官孙蔚如提出的意见,意图打破缅北战事的僵局。

    无论是前进胡康河谷的第五十三师团,还是留守密支那的第五十六师团,都严重缺乏重装备,唯一的防空火力就是日本陆军九八式20毫米防空炮,而且还明显不足。第十八师团的重装备倒是较多,不仅有20毫米防空炮,还拥有八八式75毫米防空炮,却全都拉到胡康河谷对抗北方军的飞机了。

    由此可见,密支那的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