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5节 (第1/3页)
正在这个时候,从南面发起进攻的另外一个北方军步兵师,也完成前沿突破,顺利占领南面的城垣工事,德惠日军全面溃败已不可避免。 但是日军的决死顽抗依然超出北方军的预计。 尤其是在没有退路情况下,据守德惠的日军师团直接采取了自杀式攻击。突入城内的四个步兵营遭到了疯狂反击,差点全军覆没。迫使北方军紧急投入总预备队第三个步兵师进行增援,连夜苦战之后才击退了日军最后的反击。 城垣的突破只是噩梦的开始,北方军再一次见识了日军的疯狂。 整整两天两夜的血战之后,北方军才终于肃清了德惠日军残部,那些即使断了腿也要躲在坑道里打冷枪的日军士兵,大多数是直接被炸毁的坑道掩埋了事。 除了少数残敌从东面溃逃以外,关东军一个师团近两万人的兵力在德惠被全歼,其重伤员不是自杀了,就是拉上一颗手榴弹扯着上去救助的北方军一起报销了。以至于后来,北方军严令禁止一线官兵救助有敌意的日军伤员。 这个有没有敌意就很难判断了,战场上总不能傻乎乎去谈心后再开打吧。 加上阻击长春日军援军的伤亡,北方军付出了超过九千四百多人的伤亡,所幸日军的6.5毫米子弹神奇般的穿透性救了很多北方军官兵的性命,要不然阵亡人数就要远远高于受伤人数了。 比较好的一个变化,日军那些死脑筋中居然也出现了投降分子,这可是稀罕事情呀。 恼羞成怒的关东军总部竭尽全力,才掩盖了一个师团被歼灭的事实,对外宣称师团框架尚存,马上即将重新补充完毕,然后继续北上复仇雪恨。 但是作为德惠战事失败的借口,关东军总部立即将矛头指向步兵的武器。坦克、飞机、大炮已经指责得太多了,总要在找出一些新的借口出来。 6.5毫米口径枪械的杀伤力问题马上成了新的众矢之的。 日本军工企业刚刚推出一款非常有新意的机枪,也就是歪把子的改进版,九六式轻机枪,将原来的弹仓装填改成了更实用的弹匣供弹。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九六式轻机枪是一挺装上了长长刺刀的轻机枪。 这完全符合日本步兵的武士道精神,本应受到陆军部队的欢呼雀跃。 只是意外发生了。来自关东军的强烈指责,使得这挺奇葩般的刺刀轻机枪居然被陆军作战部队冷落了。 迫于陆军的强大压力,东京大本营立即宣布加大九二式重机枪的生产力度,加快将野战部队的大正三年式重机枪换装下来。 九二式重机枪是大正三年式重机枪的变形,抛弃了那种坑爹的6.5毫米口径,而是改用了更有威力的7.7毫米口径子弹。 其射击精度竟比大正三年式还略高,被日军称做除了重量偏大以外没有任何缺陷的重机枪。战场上碰到这种重机枪,号称枪响人亡绝非夸大 此后,日本军工企业就停止继续研发6.5毫米口径的轻重机枪,转而使用7.7毫米口径。 但是日军步兵大量配备的6.5毫米口径三八大盖,显然不能完成改变了,以至于日军作战部队中也开始同时存在三种口径的弹药,步枪的6.5毫米,轻重机枪的7.7毫米,以及手枪的8毫米,加大了后勤补给的混乱。 第一三六章 艰难防御 东三省战事才停息了没几天,马上就炮声隆隆又大打出手了。 丢失了德惠的日本关东军,孤注一掷集中三个师团,在加强一个坦克大队的情况下,大举北上进攻姚南,誓死报仇雪恨了。 根源在于德惠赢得并不轻松。 虽然攻下了德惠,但是高桂滋军团大伤了元气,主力的三个步兵师被迫转入休整补充,还要分兵镇守海拉尔和黑龙江省,整个军团除了一个没有完成整编的装甲师,已经失去了进攻能力。 北方军同样伤亡不小的消息,很快就落入了关东军特务机关的耳中。 在评估了战损报告后,关东军总部立即下令,抽调长春和奉天各一个机动师团,集中到四平后组成三个师团另加一个坦克大队的作战军,沿着四平至姚南的铁路大举北上,准备一举捣毁北方军南下的前进基地。 奉天的关东军总部,作战参谋们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数据,北方军和关东军的战力比大致是二比一,要想对抗关东军一个师团,至少要出动两个北方军步兵师,而吃掉关东军一个师团,没有三个北方军的步兵师是难以完成的。 那么一次性出动三个师团的兵力,北方军没有九个步兵师的兵力,是无法啃得下这块硬骨头的。 但是在日本人的情报中,主要负责东北作战的北方军两个军团,好要安排不少兵力需要负责黑龙江、热河等地的驻守,可用于机动作战的兵力大概是五个,至多是六个。 日本人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