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7节 (第2/3页)
导致了hs123攻击机生不逢时。 几乎就在hs123攻击机成功试飞一年不到,另外一款更优秀的俯冲轰炸机也顺利试飞了,这就是ju87俯冲轰炸机。 俯冲轰炸机和近距离支援攻击机,到底哪一个更有价值? 德国空军方面争论非常之激烈,以至于双方观点成了水火不相容的无情抨击。最终俯冲轰炸机的理念赢得了争论,近距离支援任务成了ju87俯冲轰炸机的临时任务。 hs123攻击机只好悲剧了。 为了保留一点脸面,德国空军依然同意了生产一批hs123攻击机,但是所有的研制任务都被彻底取消,转而将主要精力投入ju87俯冲轰炸机研制上。 姥姥不疼爷爷不爱的hs123攻击机顿时陷入尴尬之中。 尼森公司代表出面化解了这个死结,购买了一个中队十二架飞机,顺带着将这笔生意的成功而赠送的bf109试验机送回兰州。 按照戈林的构想,新扩建的德意志帝国空军由航空队、航空团、大队、中队四级构成,每个飞行中队大约十二架飞机,其下还有四机编组的小队。 飞行大队则是三个中队三十六架飞机构成。航空团也成为飞行联队,由三个飞行大队组成。航空队则是按照地域划分,调配数目不等的各个飞行联队或航空团组成。 北方军德械化的过程,自然不由自主地将战术编组都向德国国防军的模式靠拢。 其实原本的北方军空军编制,只是飞行中队规模被放大了,大队这一级别则被取消,中队直接隶属于飞行联队罢了,这是美国人的通行做法。 只是hs123攻击机机翼下可挂载的机炮,原本是德国人旧款的20毫米机炮,弹重较轻,初速也低,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不如厄利空20毫米机关炮。 兰州机器局的军工专家探讨后,直接使用北方军已经购买的厄利空ffl机炮,将hs123攻击机上的挂载机炮换了下来。 很快又碰到了另外一个麻烦。 厄利空ffl机炮使用的是六十发弹鼓,虽然总体重量没有超过hs123攻击机的机翼挂载限制,但是这弹药就成了问题了,没两下就打光了。 迫于无奈,尼森公司只好向厄利空公司寻求技术支持。 厄利空公司的技术人员很是稀奇地看着尼森公司的代表,很快就拿出来一个现成的解决方案,采用弹链结构的厄利空机炮系统。 还是不行。 兰州机器局技师欣喜若狂地将弹链结构的机炮装上hs123攻击机,结果超重了。 第二次求助于厄利空公司后,对方笑呵呵地收取了第二笔巨额的技术支援费,随口指点道,可以将弹鼓放大那么一点点吗,德国人好像也来商洽了。 原来不仅是中国人吃了亏,德国人也被坑了一笔呀。 六十发弹鼓马上被升级到一百三十五发弹鼓,勉强满足了近距离支援的要求,也算是非常成功的一种设计吧。 后来的传闻,日本人也陷入了这个机炮携弹量不足的窟窿。 但是已经和厄利空公司闹僵了的日本军工企业,无法得到后续技术支援,只好自力更生,结果搞出来一个一百发弹鼓技术,也算是一种比较不错的改型了。 但是随后兰州机器局对bf109a的改进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兴许是日本人升级坦克火炮口径的影响,再加上hs123攻击机成功的挂载机炮改良,北方军空军也像兰州机器局提出了bf109a能否改换更大口径枪械的要求。 这个就真的超出了兰州机器局的能力了。 尼森公司的代表硬着头皮找到德国空军,对方很是客气地答复,发动机罩上的7.92毫米口径机枪更换大口径不是不可以,但是肯定会严重影响格斗性能的发挥,倒是在机翼内加装两门20毫米机炮更具有可行性。 末了,德国空军技术人员抱歉地表示,他们正在试飞的bf109a还没有这个打算。 空手而归的尼森公司人员,只好将对方的答复原原本本告诉了兰州机器局。 有些气馁的兰州机器局军工专家,听到这个思路后,还是大着胆子将使用弹链结构的ffl机炮装上了两侧机翼。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会对脆弱的机翼机构造成多大的破坏,但小心翼翼地试验结果,却表明这个想法是可行的,机翼并没有断折,但是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