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6节 (第3/3页)
乱七八糟搞出来的一些武器更有用。 比如德国人津津乐道的所谓一号坦克、二号坦克计划,北方军的军工技术人员简直是不忍目睹,除了动力和装甲之外,其他的设计还不如早已淘汰的ft17雷诺轻型坦克。 至于磕磕碰碰重新起步的克虏伯兵工厂,其表现就完全不如在其历来在中国人心目中那种无所不能的形象了。 当然除了88毫米flak18防空炮除外,这个确实是克虏伯的产品。 在步兵防坦克炮方面,而37毫米pak35型防坦克炮是克虏伯的死对头,德国莱茵公司生产的。在榴弹炮方面,105毫米le.fh18m榴弹炮也是莱茵公司的。在加农炮方面,k16重加农炮倒是克虏伯的,但是却是在二十年前研制的。 在战役战术炮火支援上来说,防空炮应该还有小口径和更大口径两种搭配火力,防坦克炮也应该需要更大口径的类别,在榴弹炮上至少还需要75毫米和150毫米不同类别,而加农炮方面105毫米也是需要考虑的。 目前而言,重整军备的德国人能够拿得出手的炮火,除了上述的四种,其他的类型要么重量过大,要么射程过近,很难媲美敌对方同类型的军备,根本对应不上所谓的昔日火炮工业帝国之荣誉。 所以,不要以为德械一定全是好的。 实在是没有办法,北方军才大规模的列装德械军火。毕竟在这个当口,除了德国,北方军已经找不到能够完整提供整个军火架构的援助国了。 号称中立的瑞典、捷克等国,确实可以找到不少经典武器,但是不成体系,无法应对长期战争过程中的全面对抗。 一种武器打遍天下的想法,只存在于幻想当中,永远不可能在现实战争中实现。 很诡异的,在这个世界上,具有完整军工体系的,竟然只有六个罢了,而不巧的苏联和日本已经是北方军的世仇了,英国、法国、美国更是不怀好意地盯着不放,剩下的只有一个让北方军也觉得有些偏激的德国了。 全面转向德械军备体系,很有些无奈,却是此时唯一的选择。 至于日后德械装备是否会大放异彩,这就要看北方军能不能拿到最新的德械了。 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有一句话,利益才是永恒的主宰。现在中德关系热火朝天,谁知道以后会不会突然翻脸成仇呢? 大规模掀起的德国国内排犹运动,点燃了德国人激进的民族主义色彩,又有谁敢保证以后会不会发生排华呢? 德国国防军内部,在激烈的争执中,军方高层终于勉强同意了得到希特勒支持的古德里安建议,研制一款专门用于摧毁敌军坦克的坦克,这就是著名的三号坦克计划。 但是始终抱着坦克只是配合步兵进攻陈旧观念的德国军方,同时也启动了另外一款火力支援型号的新型坦克计划,这就是四号坦克计划。 由于是火力支援型号,四号坦克计划一开始就准备上75毫米榴弹炮,以加大火炮威力。但是在三号坦克计划中,德国军方坚持认为只要37毫米加农炮就足够了,因为现在的坦克装甲厚度都很容易被37毫米火炮撕开。 只有37毫米火炮的主战坦克计划,让古德里安暴跳如雷。 曾经跟徐永昌深入交流过的古德里安,再加上和苏联的秘密试验,已经对坦克集群作战有了深入的了解,显然是不满意所谓的37毫米火炮方案的。 即使是德国军方从捷克购买了两辆具有先进水平的lt35坦克作为测试参考,倔强的古德里安依然没有被说服。 捷克的lt35坦克,全重10.5吨,乘员4人,武备是一门37毫米火炮和两挺7.92毫米机枪,携弹量分别是72发和2550发。水冷汽油发动机功率120马力,最大装甲厚度达到35毫米,最大时速35千米,最大行程193千米。 从各项数据上来说,就这个时候而言,这款坦克确实是相当先进的。 无论是火力、防御、还是机动,都得到相当程度的系统综合,足以胜任目前绝大部分的坦克作战任务。 没能在法国搞到后继型号夏尔b1bis坦克的尼森公司员工,很快注意到了德国人买来研究之后就弃之不用的lt35坦克。 虽然lt35坦克的装甲厚度不如夏尔b1bis型坦克恐怖的40毫米,火炮口径也不抵法国人新研制的sa35型47毫米高速加农炮,但法国人搞得是重型坦克,捷克造的是中型坦克。 为了驱动重达32吨的夏尔b1bis坦克,法国人惴惴不安地用上了有些不牢靠的300马力发动机。 大马力发动机代表的不仅是吨位,还有巨大的油耗。 被古德里安纠缠不休的德国国防军高层,最后只好搞了一个折中方案,虽然继续使用37毫米火炮计划,但是炮塔火炮基座却是可以安装50毫米火炮的。 于是三号坦克计划终于开始加快研发进度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