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2节 (第4/4页)
之间响彻田野,一架日军突袭飞机瞬间冒着黑烟翻滚着坠地。 还有几架日军战斗机飞行员马上傻眼了,这里好像已经超出了北方军装备的20毫米防空炮有效射程呀,怎么还有这么密集的半自动防空炮火? 又是一架突进的日军飞机凌空爆炸,另外二架飞机立即掉头脱离这块被重点防范的区域,反正就剩下二架飞机一时也无法突破北方军近空防御的20毫米防空火力网了。 这个时候,北方军所有的炮火开始轰鸣起来。 日军的火炮部队,干脆停止无意义的转移,就地反击起来,力求在被彻底击毁前尽可能地杀伤北方军的远程火力部队。 五天之后,失去了所有重火力的日军残部连夜撤离已经无法死守的阵地,城区被南下的高桂滋军团付出较大代价之后一举突入,第十四师团和协防的伪军部队差点伤亡殆尽,第八师团在第十师团的接应下南逃,姚南终于落入北方军手中。 第十四师团除了那些被日本人视为珍宝的联队旗,其他基本都可以重新组建了。张海鹏总算是尽了一个大汉jian的本分,差不多打光了自己手头的伪军部队。 因为是血rou铺垫的堑壕战和最残酷的巷战,日本人损失了两万多人,而伪军的四万多人基本都损失了,其中阵亡的至少超过一半。 北方军也讨不得好去,主攻的高桂滋军团,三个负责进攻的混成旅辖下的步兵营基本上都打光了,南面的邓宝珊军团也前前后后丢掉了三个步兵营,加起来损失亦是超过二万多人,阵亡人员也是超过一半。 如果不计算伪军的话,北方军和关东军几乎打成了一比一的战场交换比。当然,如果没有伪军当炮灰的话,关东军在火力优势近一倍的北方军面前,早就打光了,哪还需要打成大半年时间。 关东军在姚南的惨败,让执掌东京的日本海军讥笑不已。而日本陆军则在惨败面前,第一次携手起来,大声指责东京没能提供足够的防空火力,才是这次惨败的根本缘由。 日本人确实刚引进厄利空20毫米机炮不久,但是因为不愿意付清后续款项,导致未能得到后续技术支援,能够用于野战的20毫米防空炮迟迟未能研发成功。 只是日军的武备库中,并不是没有足够对付p12或者he45飞机的防空武器,而是缺乏资金和原料拨给,导致生产严重不足罢了。 日本陆军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全重2450千克,炮弹重6.54千克,最大射程14800米,射高9100米。 师承德国人的防空观念,日本人也只是考虑用20毫米高射炮和75毫米高射炮构成自己的野战防空火力,因此发展了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 只是不仅20毫米高射炮研制缓慢,75毫米高射炮生产更是严重滞后,导致了在北方军层出不穷的飞机面前,缺乏掩护战斗机的野战师团,应对得十分吃力。 同样的,打通了姚南之后,北方军参与东北作战的三个军团相互打通了后勤联络,结束了各自为战的局面,由此更加引发东北战事进入新的阶段。日本人在东北的进一步扩张势头被遏制了,要加大侵略力度只能考虑更南的方向。 攻克姚南之后,无论是高桂滋军团,还是邓宝珊军团都已疲惫不堪,只好就地转入休整,一边补充兵员和物资,一边派出精干的小部队开始轰轰烈烈的剿匪作战。 能够走出东北王张雨亭这样大胡子的东三省,简直就是遍地都是胡子窝。伪满洲国成立后,投敌的胡子,新立山头的胡子,两头三道的胡子,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在日本特务机关的秘密支助下,猖獗一时的胡子武装,甚至威胁到了海拉尔至齐齐哈尔的后勤补给线路,外兴安岭地区与黑龙江的车路连接更是时断时续。 李燮和军团忙于支援伊尔库茨克的白俄军作战,还要留下足够的兵力镇守外兴安岭地区,根本抽不出机动兵力进行后方剿匪。 这个任务立即就落在了刚好停止大规模作战进行修整的两个军团上面了。 北方军的战事重心,马上就转移到北方的伊尔库茨克方向。 说来也怪,日本关东军在姚南失败后,苏俄红军在伊尔库茨克的进攻势头马上就放缓了。战场侦察的斥候回报,苏俄红军正在加固自己的防御工事。 he45侦察机在伊尔库茨克上空,可不敢如同东北上空一样肆无忌惮,苏俄红军空军部队越来越多的伊15战斗机足以像打鸽子一般将he45打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