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0节 (第1/4页)
无他,不过是相互延伸、交织、纠缠在一起的几个问题。 先是关内关外谁更有实力的问题,东三省顷刻间沦丧已经给这个问题最好的标注。其次是政治制度有效性的问题,没有人否认北方军政府始终延续下来的威权体系远比南方政权不断地自治、独立、或是大元帅制更有效,甚至就是阎锡山昔日在山西闷下头来搞建设都比中原争霸更富有成效。然后就是满洲国的权威性问题,一个不可抑制的念头出现在愈来愈多的论战者脑中,溥仪可以复辟还不如北方军政府自己搞君主立宪制。 半个月激烈争辩后,整个舆论导向已经彻底变了,在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中,竟然转成了军政府和满洲国那个更适合古德诺所提到的强权政府的争辩,其中蕴含的味道已经无需多言了。 甘疆蒙藏一地的民众,对满洲国爱新觉罗溥仪这一个退位皇帝的同情悄然之间消耗殆尽。 第九十一章 黑色军服 天际晚霞即将谢幕的时候,荒废了大半年的中东路铁路海拉尔往东段悄然驶来几列火车,长长的闷罐箱,宽大的帆布遮挡车皮,直接就在离齐齐哈尔不足三百里的扎兰屯停了下来。 扎兰屯早已戒备森严,所有人都是许进不许出,尤其是火车站附近到处都是穿着类似黑色警服的武装卫队在值守,到处都是环形的工事,沉重的m1917重机枪拖着长长的弹链冷冷地注视着大街小巷。 警察署里,同样穿着黑色军服,军衔却是上校的林玉山,面无表情的坐在警察局长的座位上,听着下属的汇报。 扎兰屯警察局长,实际上是北方军情报署秘密特工,向林玉山敬礼后,沉稳地说道,“长官,所有电力线路和电话线路都被切断了,被围住的伪军一个营和日军一个中队向我们提出了强烈不满,都已经对峙起来了。” 另一名黑色军服的军官走了进来,直接汇报,“长官,冲锋队已经控制周围制高点,火车站正在卸载南部军团部队。” 黑色军服的冲锋队,这就是为什么林玉山别的是上校军衔的原因。 从德国回来后,见识了德国社工党最精锐的冲锋队力量后,林玉山为之深深折服,不停地向陈安建议也成立类似的准军事组织,专事于复兴党党魁的指派任务。因为德国冲锋队中的精锐党卫军,在那时并不显赫,为取名伤透了脑筋的林玉山最后还是认可了在德国臭名昭著的冲锋队名称。 虽然遭到了绝大多数军方高层的坚决反对,成立冲锋队的提议居然鬼使神差地被陈安同意了。 大喜过望的林玉山,吸取了德国冲锋队胡乱扩张所导致的良莠不齐,决定冲锋队的规模永久限定在六个步兵营,而成员也只在退役士兵之中选取,最关键的一条考核原则就是对陈安的无限忠诚。 令人寻味的是,冲锋队规模和招收方式被明确之后,北方军军方却突然转变态度,转为积极支持配合起来。原因自然不外乎规模少了不会对北方军的主体地位造成冲突,还有就是很多精英士兵退役之后难以就业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军方,而这些士兵在忠诚陈安的问题上往往都是狂信徒。 虽然不通过军方也可以完成冲锋队的武装,但是军方转变态度后,非常爽快地将冲锋队的补给计划纳入军方计划一并谋划,只不过军费开支却是需要林玉山另外想办法的。 这个难题在陈安看来根本不值得一提,直接大笔一挥所有冲锋队的开支一律从陈家庄的庄产中列支。甚至在听说了德国冲锋队的恶行后,对褐衫非常不满的陈安,明确否定了褐衫军服的建议。 林玉山倒是不以为意,很快就选定了彰显森严肃杀的黑色军服,虽然非常类似于警服。也许后来德国党卫军的军服考量,也有类似的想法掺杂其内吧。 军方的支持,林玉山的权势,很快就让这支已精锐的退伍老兵组成的准武装部队成立起来,除了没有重装甲部队,冲锋队战力几乎和类似的山地营空降营一般无二。 只是在冲锋队的编成上稍微出了一点问题。最狂热信服陈安的人自然集中在陈家庄,结果林玉山提出将陈家庄护卫队编列为冲锋队第一营时,遭到了护卫队指挥官柳石的断然拒绝。 油盐不进的柳石只是抛下一句话,“陈家庄护卫队只属于陈家家主,不属于陈安”,就扬长而去。以前是属于陈老爷子,现在是属于陈安,但将来就属于继承陈安的嫡长子了,柳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