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帝国_第14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3节 (第4/4页)

我们又不是南京方面的,干嘛要冒险,还不逃掉了事。”

    哦了一声,天塌下来有黄炜顶着的小个子懒得理会了,直叫嚣着小二赶紧上点心。

    在刚才的小巷深处,特科的几名队员在一名眼镜男的带领下,东溜溜西蹿蹿,总算是逃离了闻讯赶来的巡警追捕。

    眼镜男难得骂了一句粗口,这两个究竟是什么家伙,怎么会盯上布尔什维克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的,反应更是敏锐地不像话,他刚盯了上去,居然胆子天大直接开枪制造混乱溜掉了。

    皱了皱眉头,按道理,米夫是第一次来中国呀,怎么会有人认识,难道是米夫的随从除了问题?

    知道自己被跟踪的消息后,米夫大惊失色,反正已经开完会议了,也完成东方部的任务了,赶紧就乘坐最近的航班离开了上海。

    米夫来上海的目的,是参加中国亲苏俄势力会议,并将布尔什维克国际最信任的一名中国年轻干将介绍给中国的同志们。这名干将刚刚完成了一本著作,叫做《两条路线》,深受莫斯科的赞赏,以至于莫斯科认为只有这位名叫王明的干将才能领导中国的事业。

    黄炜并不知道自己的擅自行动,居然使得一位久经考验的苏联布尔什维克被迫决定提前离开上海,使得随米夫来上海一步登天执掌国内亲苏俄势力权柄的王明成了惊弓之鸟,居然也决定随同米夫返回了莫斯科。

    但是在会议上已经取得名义上领导权的王明,毫不客气地肆意安插人手进入各个区域,教条主义思想开始盛行,布尔什维克国际终于成功取得了对中国亲苏俄势力的领导权。

    回到上海北方集团办事处的黄炜,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今年碰到米夫的事情一一记载,然后交给了办事处的机要室。还有另外几个小组,也是同样肩负化妆考察各地的北方军中下级指挥官或参谋军官,陆陆续续向机要室提交了报告。

    两天后,黄炜带着自己的小组,坐上了前往北方的客船,准备一路从海路北上。在客船上,黄炜意外地见到了另外一组化妆考察的北方军参谋,双方相视一笑,并没有交谈,这是纪律要求。

    对方的任务可能和黄炜不一样,直接在连云港就下了船。而黄炜则继续北上,绕过大连,直接在辽东营口上了岸。

    大连驻扎有所谓的日本关东军主力部队第二师团,黄炜等人的手提箱里秘藏着左轮手枪,实在不宜进去自找麻烦,反正他们也不是真正的特工人员,不用去冒这个过大的风险。

    刚到营口,黄炜等人就被城里的一片风声鹤唳给弄糊涂了。

    “老板,这世道怎么又乱了?”找到一家干净的客栈后,黄炜顺手递上一张所谓的大额奉军军票。

    柜台后的老板顿时愁容满面,“这位先生,有银元吗?日元也行。”双手根本就不接这张军票。

    有些尴尬了,黄炜眨眨眼,这东北军干什么吃的,自己发行的票子居然非常不受东北人欢迎,看来是信用实在太差了。摸了摸口袋,黄炜开口说,“美元行不行?北方币也有。”

    “美元这里很难兑换,北方币倒是没问题。”听说有北方币,老板顿时眼睛一亮。

    赶紧摸出北方币递了过去,老板熟稔地收下,顺口说道,“不就是那反复小人石友三再次叛变罢了,少帅抽调了大批东北军南下支援去了。这里离关内近,不知道东北军能不能挡住,否则再来一次郭松龄式的北伐,营口又要大乱了。”

    石友三叛变?黄炜大吃一惊,真不愧是倒戈将军冯玉祥的贴心门徒,居然反复倒戈叛变,这个脑袋究竟是怎么想的。

    订了几间客房住下后,黄炜赶紧到街上去买报纸。满街上的人都脸色仓惶,显然不知道前方平叛战事如何,当年的郭松龄叛乱给辽东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大战又起,本来就信誉很差的军票更是寸步难行,倒是黄炜手中的北方币非常顺畅地用了不少出去。

    买下近几天的报纸,还是旧版新闻为多,不过黄炜在船上也没有看到更新的了。

    头几张翻了翻,都没有石友三叛乱的事情,倒是刊登了不少关于美元大规模贬值的消息,黄炜恍然大悟,难怪美元一时半会也没人要了。

    为了应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加快转嫁金融损失,美国政府有可能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的消息已经传遍整个世界。

    黄炜耸了耸肩,很快就将这个消息甩在脑后,这些金融货币问题大本营有专家对付,不是他们这些当兵的所能应付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