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帝国_第14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0节 (第1/4页)

    打了一个哈哈,林玉山顺口说道,“俄罗斯人还是满有创造精神的,当年法国人的东西,他们就又拆又装的,十分顺溜。”

    “那是了,不过现在还是英国人的东西好,我们也有人在那边看到过。”戈林顺着话题就说了下去。

    天哪,德国人和苏联人在搞军事技术合作?想想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发展军备的限制,林玉山瞬间明白了。

    还没等林玉山想到接茬的话语,戈林自顾自说了一段,“俄罗斯人地盘大呀,什么东西都有,又便宜,尤其是各种矿石更是堆积如山。不过俄罗斯人却不怎么样,实在是太粗心了,挖东西都是乱七八糟的,造出的东西也是粗制滥造的。”

    沉默了片刻,林玉山也开口了,“我们那里也算是地大物博了,上次我们来德国港口的时候,还买到了一些东西都是非常不错的,只是不能造船而已。”

    戈林马上转过头来惊讶地看了一眼,过了片刻才说,“现在还太早了,我只能带你们来看看。”

    一架双翼飞机飞快地从空中掠过。

    飞快地抬头看了一眼,戈林缅怀地说,“在飞机上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双翼机吗?我听说现在流行地是单翼机了。”林玉山不以为意。

    戈林连连摇头,“单翼机的升力不够,无法作出灵活的动作。”

    认真回想了一下空军指挥部的那些争论,林玉山重复了一句当初听来的意见,“不会的,如果速度更快了,机翼更强了,绝对是单翼机灵活。”

    这回是真惊讶了,戈林没有争辩,而是慎重地思考了起来。

    过来一会,戈林拍拍林玉山的肩膀,“有道理。”

    几年后,梅赛施密特博士在研制单翼飞机艰难过程中,受到喜欢双翼机的死对手控制的帝国航空署的恶意欺压,差点就要进了监狱。结果不知怎的,戈林知道了这件事情,鬼使神差地插手,拉了梅塞施密特博士一把。不久之后,著名的bf109历经坎坷问世了。

    很快军演结束了,徐永昌很喜欢德国国防军的一些小玩意,戈林马上就张罗着给收集了过来,并且亲自帮助送上了远洋客船。没有戈林的帮助,m18这类的钢盔还好说,像m24手榴弹的东西就绝对难以上船了。

    投桃报李,就在林玉山他们上船离开的时候,告别了普勒斯乔之后,徐永昌不客气地对戈林说,“那些在齐柏林cao场的冲锋队精锐真不错,但是在街上的那些迟早要惹出事端了。”

    戈林讶然,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

    第六十八章 白银危机

    地中海,客船行驶在宽阔的海域之中,向着苏伊士运河方向进发。

    倚在栏杆上,吹着咸湿的海风,身上总是有一股粘糊糊的味道,林玉山转过头来问,“永昌,你要戈林搞来那两样小玩意干什么?”

    “什么小玩意?都是要命的家伙。”徐永昌瞪了一眼林玉山,不满地嘀咕着。

    林玉山嘿嘿地笑了几下,毫不在意徐永昌的白眼。

    “你没有注意到吗?戈林到我们去看的那次演习,德国国防军装备了很多新式装备,其他东西很敏感,不好讨要,只有这两样是可以拿到手的。”徐永昌很快又说了一句。

    耸了耸肩,林玉山不以为意,“戈林告诉我的事情太大了,根本就没有注意军演,要说看上的东西,就是那短柄军锹最带劲了。不过,我们也有。”

    在无名基地中,徐永昌等一干军方人士,除了德军使用的小分队渗透战术训练之外,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军事装备。

    诸如德军士兵手上拿着的k98步枪,明显短于以前的g98步枪,全枪长度不仅缩短了0.14米,而且采用了新的瞄准具,应该是g98的改进版。

    德军小分队在进攻的时候,还演示了几个非常实用的战术动作,比如用m24手榴弹弥补了前沿五十米内的火力缺口,甚至还用m24临时制作集群手榴弹作为步兵对付假想装甲攻击的最后手段。

    徐永昌非常关注这个战术动作。显然德国人认为在现有的班排火力下,万一碰到自家装甲力量或重火力来不及支援的情况下,是无法阻挡对方装甲进攻的,这才十分强调这个集群手榴弹的战术cao演。

    事实上,这个集群手榴弹在战壕、山地、壁垒等特殊地形里,甚至比支援火炮更有作战效益。加上m24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