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节 (第2/4页)
几句。很快,少帅张学良的正式老婆于凤至赶到会客厅,冷着脸,出面帮着辅臣叔,从目瞪口呆的来客手上接过了那份公推文书。 既然奉天已成定局,山海关那边原本阻碍少帅回奉的因素,一夜之间就烟消云散了。 几天后,化了妆秘密乘坐火车辗转回到奉天城的张学良,身边只有一名中年人和两三名贴身侍卫。刚进大帅府,总觉得一路上欠了中年人相助之情的张学良,才惊讶地发现这个人情白欠了。 这个时候,奉天城里已经一切复归平静,所有人都在等待少帅回归。 发觉自己只不过画蛇添足之后,中年人很不好意思,就立即向张学良请辞。但是毕竟十几日患难共下来,张学良对他已经非常信任,自然坚决不许了。 “辅臣叔,陈安叔,这位是张群。这几日来,多亏他帮我出谋划策,才稳住了第一、第二军,和顺利回到奉天城。”赶紧向大家介绍那位中年人,张学良有些尴尬,这里他的辈分最低了。 “张群?南方革命党的张群!”张辅臣又不是笨蛋,很快就想起了张群的真实身份。 张群微笑着点了点头。 陈安也笑了起来,“如果把在驿馆的吴子玉的代表也叫起来,是不是中国的几大军阀要在这里搞碰面会了?”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又过了几日,张学良正式就任奉天军务督办,正式开始接手安国军的大小事务。只是杨宇霆一伙人依然不是很甘心,故意捣乱,拖延召开再一次的东三省议会联合会议,以正式敲定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一职。 几经交涉无果后,张学良终于对杨宇霆、常荫槐等安国军元老倚老卖老的作风起了恶念,这个恶念一起,杀心就生了。 六月下旬,奉天内外的形势都缓和下来,关内的第一、第二军,锦州的第三军,吉林的第四军都重新倒向了少帅。在张辅臣的主持下,老帅张雨亭的死讯正式公布,开始发丧。 侦缉人员的追查也终于有了初步的结果。 看到那一叠的情况资料,虽然在很多地方还有诸多“需进一步确认”的标示,但是与会的十几位安国军高官,加上被特地邀请参会的陈安和虎子,都足以确认老帅的被炸肯定是日本人干的。 看着上头红着眼睛的少帅,张辅臣首先开口,“不用再查下去了,肯定是日本人干的。” 杨宇霆刚好可以发泄一下前段时间的郁闷,反正本来就对日本人不顺眼,“通知各部队吧,我们要为老帅复仇。” 仍然是老好人的张景惠有些疑虑地提醒,“日本关东军的战斗力,根本不是我们可以媲美的,打得过打不过需要慎重考虑呀。” 陈安没有发言,心里却在不断地盘算。 按照情报署的掌握,安国军编成有步兵混成旅二十五个,骑兵旅六个,另有炮兵十个团左右,加上各省的省防旅,足有近二十六七万人的兵力。即使在关内的第一、第二两个军十万人是安国军主力部队,留在关外的至少还有十六七万人。 而日本关东军,仅有驻守大连的不满编第二师团,以及沿着铁路线布置的六个守备大队,估计总兵力不过二万多人,在兵力上根本不是安国军的对手。即使在朝鲜的日本驻朝鲜军立即增援,也最多只能增援两个师团三四万人罢了。 况且日军至今也没有在一线部队中装备坦克和装甲车,至少关东军是没有装备的。而安国军的奉天兵工厂,不仅可以自己就近生产迫击炮和迫击炮弹,甚至已经拥有技术力量修复那些老旧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无论是火力,还是装甲上,都是安国军占据优势。 只要张学良硬下心来,借着为父报仇的名义,敢动真格,敢打硬仗,还是有希望彻底歼灭在辽东半岛的日本关东军,陈安眯着眼想了很多。 可是接下来的话语让陈安大吃一惊。 张学良开口了,声音有些沙哑,“不用争了,我们是打不过日本人的。当年俄国人都打输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