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9节 (第4/4页)
们被莫斯科后来派出的契卡军官,直接逮捕处决,罪名是未能很好督战。契卡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永远都是残酷的。 很快,大批的中高级指挥官被腾出手来的契卡军官调查,甚至不少中级军官只是怀疑撤退过早就被直接处决了。 调查的范围隐隐约约都指向了穆拉维约夫的所谓指挥不力。 面对无中生有的罪名和死亡的威胁,穆拉维约夫终于有些恐惧了。 同样遭受残酷调查和处决的还有一支黄面孔的部队,中国团。因为莫斯科开始执行监视和甄别中国人的政策,跟着东方面军吃了败仗的中国团立马成为了契卡调查的重灾区,尤其是当年还有一起叛逃事件。 情报署密探在喀山意外见到了中国团的惨况,一名密探冒着生命危险闯入中国团驻地,和那些惊恐不安的华工士兵接触,试探可否帮助逃离喀山。 中国团的华工士兵根本不敢有所异动,因为所有的指挥官都被契卡逮捕了,剩下的只是麻木不仁地看着自己的弟兄被一个一个枪决。 甚至密探接触的三个华工士兵,转身就将密探的情况向临时被派来掌控中国团的东方面军军官进行告密。 随后就发生了嘀笑皆非的事情了,东方面军的军官不动声色地处理了三个告密的华工士兵,替情报署的密探抹干净了尾部,然后自己又和密探接上了头。 北方军政府驻鄂木斯克的临时代表第一次发挥了重大作用。白俄临时政府的指挥部内,英法美日代表和高尔察克等人,面色古怪地听取了整个情况的介绍。 半响都没有人吭声,太玄乎了,对手的指挥官居然要投敌,但是手下的部队却根本不能掌握,这算什么事情。 穆拉维约夫明确表示,苏俄控制士兵的那一套是非常厉害的,除了自己原本的嫡系部队,他根本不能招呼手下其他部队叛变投靠。 一天之后,一个临时草就的方案通过这条沟通渠道送给了穆拉维约夫。既然不能带领部队投降,那就故意乱指挥引发混乱好了。高尔察克指挥部队直扑喀山,协约国希望穆拉维约夫刻意制造混乱,让苏俄东方面军再次大败一场好了。 但是这个计划最终没能得到实施。 协约国和北方军都低估了契卡的能耐,高尔察克也高估了自己部队的连续作战能力。 东方面军指挥官穆拉维约夫的异常举动,竟然被契卡察觉了。也许契卡早就安排监视了,只是穆拉维约夫一直没有发现而已。 刚向穆拉维约夫手下送完情报的情报署密探,胆战心惊的发现自己后头出现了尾巴。一定是契卡,情报署密探很干脆地向后头扔出了一枚特殊手雷,轰然炸出一团弥散的烟雾,自己趁机窜入秘密接应点逃之夭夭。 契卡的人手大意了,完全没有想到前面被跟踪的人手采取非情报工作的方式逃离现场,结果等避开了爆炸再回到街区,已经找不到对方的踪影。 穆拉维约夫的手下更是利索,一看契卡的人手围了上来,直接就引爆了身上早就绑着的炸药,连带着密信一并烟飞灰灭。 但是两次连续的爆炸,已经足够提醒所有各方势力了。 穆拉维约夫马上就猜到事情已经泄露,虽然不知道契卡知道多少,但是时间已经不允许再等待了。当天晚上,穆拉维约夫借着视察城防的名义,忽然来到自己嫡系部队防区,然后带着亲信直接纵马离去。 契卡则慢了一步,他们需要请示莫斯科,是不是马上逮捕穆拉维约夫。毕竟逮捕一个方面军司令官,契卡还从来没有做过,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权限。 等莫斯科总部发来立即逮捕的命令已经是下半夜。这个时候,在喀山的契卡完全用不着这个命令了,紧急出发追击叛逃的穆拉维约夫的人手已经出发。 第十章 喀山金库 苏俄东方面军司令官穆拉维约夫的叛逃震惊了莫斯科,也在协约国中造成了轰动。只是高尔察克上将无法将这个短暂的有利时机牢牢抓住。他的部队迟迟不能出发进攻还处在混乱当中的东方面军,不仅是新兵实在太多了。 整个白俄临时政府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兵力有将近三十万,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新扩编的,根本没有经过很好的训练。原本驻守该地的老兵,不是当初混战中损失较大,就是被后来突袭的北方军歼灭了大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